时间: 2025-05-03 14:4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8:09
月夜登燕子矶
风涛自吐吞,今古向谁论。
山欲截江住,云思挟月奔。
潮汹瓜步阔,峰拥秣陵尊。
多少登临客,都无名姓存。
在风涛的咆哮中,水浪似乎在吞噬一切,今古的事情又能向谁诉说呢?山仿佛想要截住江水,云彩则带着月光飞奔而去。潮水汹涌,水面宽广,山峰环绕着秣陵的尊贵。多少登高望远的客人,最终都无名无姓,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秣陵”指的是今江苏省南京市,历史文化深厚;“燕子矶”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常为文人墨客所吟咏。
作者介绍: 马鼎梅,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风光和个人感受为主题,风格自由奔放。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夜晚登临燕子矶时写的,诗人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感慨历史与人生的渺小,表达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月夜登燕子矶》描绘了一个壮丽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风、潮、山、云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一种宏大而又孤独的情怀。开头的“风涛自吐吞”便配合了月夜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然后,诗人用“今古向谁论”一语,表明了对历史的思考,似乎在质问人们,面对浩瀚的时间和空间,究竟有什么值得去讨论的。
接着,诗人以“山欲截江住,云思挟月奔”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山仿佛想要截住奔流不息的江水,云则带着月光飞驰,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与美感。同时,诗中“潮汹瓜步阔,峰拥秣陵尊”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潮水汹涌、山峰环绕的壮丽景象,令人感受到自然的雄伟与庄严。
最后,诗人以“多少登临客,都无名姓存”结尾,带有一种惆怅和哲思,反映出在这广阔的天地间,多少曾经的登高者都已无名无姓,被历史所遗忘。整首诗在展现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面临壮丽自然时,人类的渺小与历史的无奈,反映出一种哲学思考,提醒读者珍惜当下,铭记历史。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风涛自吐吞”中的“吐吞”指的是什么?
A. 吐出和吞下
B. 自然的变化
C. 人的情感
答案:A
诗中“多少登临客,都无名姓存”表达了什么思想?
A. 自然的伟大
B. 人生的无常
C. 历史的深邃
答案:B
对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