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冯家溪二首

《冯家溪二首》

时间: 2025-04-22 08:14:05

诗句

穿竹寻溪到穷处,一泓寒碧澹无情。

谁令岩窦有高下,泻作潺潺鸣玉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8:14:05

原文展示:

冯家溪二首 穿竹寻溪到穷处,一泓寒碧澹无情。 谁令岩窦有高下,泻作潺潺鸣玉声。

白话文翻译: 穿过竹林寻找溪流,直到尽头,只见一潭深邃的寒水,碧绿而冷漠。 是谁让岩石间的空隙高低不平,水流泻下,发出潺潺如玉石相击的声音。

注释:

  • 穿竹:穿过竹林。
  • 寻溪:寻找溪流。
  • 穷处:尽头。
  • 一泓:一片,这里指一潭水。
  • 寒碧:寒冷的碧绿色。
  • 澹无情:冷漠无情的样子。
  • 岩窦:岩石间的空隙。
  • 高下:高低不平。
  • 泻作:水流泻下。
  • 潺潺:水流声。
  • 鸣玉声:像玉石相击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冯家溪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冯家溪时所作,通过对溪流、竹林、岩石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画面。首句“穿竹寻溪到穷处”,通过“穿竹”和“寻溪”两个动作,展现了作者探索自然的决心和过程。第二句“一泓寒碧澹无情”,用“寒碧”形容水的颜色,用“澹无情”形容水的状态,传达出一种冷漠而深邃的美感。最后两句“谁令岩窦有高下,泻作潺潺鸣玉声”,通过“岩窦”和“潺潺鸣玉声”的描写,赋予了自然景色以动态和音乐性,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穿竹寻溪到穷处”,通过“穿竹”和“寻溪”两个动作,描绘了作者探索自然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好奇和向往。
  • 第二句“一泓寒碧澹无情”,用“寒碧”形容水的颜色,用“澹无情”形容水的状态,传达出一种冷漠而深邃的美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 第三句“谁令岩窦有高下”,通过“岩窦”和“高下”的描写,赋予了自然景色以动态和变化,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 第四句“泻作潺潺鸣玉声”,通过“潺潺鸣玉声”的描写,赋予了自然景色以音乐性,使整个画面更加富有诗意。

修辞手法:

  • 拟人:“澹无情”将水拟人化,赋予水以冷漠的情感。
  • 比喻:“潺潺鸣玉声”将水声比作玉石相击的声音,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寒碧澹无情”和“潺潺鸣玉声”等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永恒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寒碧:寒冷的碧绿色,象征着自然的冷漠和深邃。
  • 潺潺鸣玉声:水流声,象征着自然的音乐性和动态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穿竹寻溪到穷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好奇和向往 B. 冷漠和无情 C. 悲伤和失落 D. 愤怒和不满

  2. “一泓寒碧澹无情”中的“寒碧”形容的是什么? A. 竹林 B. 岩石 C. 水 D. 天空

  3. “潺潺鸣玉声”是通过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的?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中景色,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宋祁的《冯家溪二首》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宋祁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张器之雄飞亭 封仲坚挽词 其五 封仲坚挽词 其四 封仲坚挽词 其三 封仲坚挽词 其二 封仲坚挽词 其一 李山人湛然始生之朝座客各赋诗为寿亦作四韵以期所未至不特称道而己庶几尽朋友相成之义云 野步仍用韵示封张二子 其二 野步仍用韵示封张二子 其一 枕上再赓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又的成语 抡算 单人旁的字 小科学 包含臂的词语有哪些 目目相觑 守文持正 顽皮赖骨 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鹿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不为戎首 越越 节衣缩食 汉剧 见善若惊 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