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封仲坚挽词 其一

《封仲坚挽词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2:45:03

诗句

但怪经过少,那知生死分。

穗帷徒见像,尊酒罢论文。

楄柎人为具,邱坟志共闻。

世无韩吏部,为尔借卢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5:03

原文展示: 封仲坚挽词 其一 段克己 〔金朝〕 但怪经过少,那知生死分。穗帷徒见像,尊酒罢论文。楄柎人为具,邱坟志共闻。世无韩吏部,为尔借卢殷。

白话文翻译: 只是惊讶经过的次数少,哪里知道生死的分别。灵帐中只能见到遗像,酒杯和论文都已放下。棺木已经准备好,墓志铭也将共同知晓。世上没有韩吏部,为了你借用卢殷的典故。

注释:

  • 穗帷:指灵帐,用以遮蔽灵柩。
  • 尊酒:指酒杯,这里代指饮酒的场合。
  • 楄柎:棺木的一种。
  • 邱坟:指墓地。
  • 韩吏部:指韩愈,唐代文学家,曾任吏部侍郎。
  • 卢殷:唐代诗人,韩愈的朋友,韩愈曾为其作墓志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克己是金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是为哀悼友人封仲坚而作,表达了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封仲坚去世后,段克己经过其墓地时所作,抒发了对友人的哀思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生死离别的深刻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但怪经过少,那知生死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世的突然和自己的无奈。后句通过“穗帷徒见像,尊酒罢论文”进一步以具象的场景描绘了生死的界限,灵帐中的遗像和放下的酒杯,都是对逝去友人的哀悼。最后两句借用韩愈和卢殷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但怪经过少,那知生死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世的突然和自己的无奈。
  • “穗帷徒见像,尊酒罢论文”:通过具象的场景描绘了生死的界限,灵帐中的遗像和放下的酒杯,都是对逝去友人的哀悼。
  • “楄柎人为具,邱坟志共闻”:棺木已经准备好,墓志铭也将共同知晓,进一步强调了生死的现实。
  • “世无韩吏部,为尔借卢殷”:借用韩愈和卢殷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借用典故:通过引用韩愈和卢殷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 具象描绘:通过灵帐、酒杯等具象物品,生动地描绘了生死的场景。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通过具象的描绘和典故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友人的无尽思念。

意象分析:

  • 穗帷:象征着死亡和哀悼。
  • 尊酒:象征着生前的欢乐和交流。
  • 楄柎:象征着死亡的现实和准备。
  • 邱坟:象征着永恒的安息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穗帷徒见像”中的“穗帷”指的是什么? A. 灵帐 B. 酒杯 C. 棺木 D. 墓地
  2. 诗中借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 A. 韩愈和卢殷 B. 李白和杜甫 C. 苏轼和黄庭坚 D. 王维和孟浩然
  3.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B.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C.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D. 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的感慨。
  • 杜甫的《梦李白二首》:通过对李白的梦境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与段克己的《封仲坚挽词》: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死的感慨,但韩愈的作品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段克己的作品则更加侧重于对生死无常的深刻认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韩愈和卢殷的诗作。
  • 《金诗选》:收录了段克己的诗作。
  • 《中国文学史》:提供了金朝文学的背景和段克己的生平介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题紫清道院) 风入松(为谢省齐赋林壑清趣) 柳梢青 清平乐(杜陵春游图) 声声慢(柳花咏) 南楼令(次陈君衡韵) 夜合花(茉莉) 鹧鸪天 浪淘沙 清平乐(横玉亭秋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角力中原 靑字旁的字 疏亲慢友 包含烈的成语 直捣黄龙 飞字旁的字 日中为市 轻拢慢捻 藩墙 风云际会 眼穿肠断 津遣 深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