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2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25:36
送韩太祝归许昌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王城名利窟,冠苔郁相交。
夫君独凤举,飘然去喧呶。
颍水清可濯,箕山高可巢。
反顾公相荣,一芥浮堂坳。
大吕重,岂知轻斗筲。
苍苍气象严,万木拥寒郊。
点隈曲,初旭染林梢。
去去善自将,因声访衡茅。
这首诗描绘了王城的名利之地,繁华与竞争交织。诗人赞美了韩太祝的高洁品德,表达了他对韩太祝即将归去的祝福。颍水清澈可供洗涤,箕山高耸适合栖息。诗人回顾往昔的荣耀,感慨自己在权势之中如同一根微不足道的草芥。对比于大吕的重器,谁又能理解轻微的斗筲之事呢?苍茫的气象严肃,万木环绕着寒冷的乡郊。阳光初升,照亮了林间的曲径。你即将离去,愿你自珍重,顺着声音去访寻那衡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是理学的先驱之一,主张以史为鉴,强调道德与政治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朝政动荡,士人重视名利和权势。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仕途上的感慨与思考。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王城的繁华与喧嚣,开篇即以“王城名利窟”引入,展现了社会盛况与竞争的激烈。诗人在对韩太祝的赞美中,流露出一种隐忧,似乎对功名利禄的看淡,体现了士人的高洁追求。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示了一种超脱的态度。“颍水清可濯,箕山高可巢”,不仅是对美好自然的向往,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在回顾往昔的荣耀时,感慨自己在权势游戏中的渺小,如同“一芥浮堂坳”,对比出他对功名的无奈与淡漠。
后半部分的描写更是深沉,诗人用“苍苍气象严,万木拥寒郊”来衬托一种肃穆与冷清的氛围,暗示着士人对于名利的反思与警醒。最后的“去去善自将,因声访衡茅”,则是对韩太祝的祝福,希望他在离去后能够珍重自己,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整首诗在氛围上既有对繁华的描绘,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思考与人生态度,情感细腻而深邃,令人回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与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王城”代表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权利与名利的中心
C. 自然风光
“去去善自将,因声访衡茅”中,“衡茅”指的是什么?
A. 贵族的居所
B. 隐居的地方
C. 一种植物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追求
B. 无所谓
C. 轻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送韩太祝归许昌》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