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0:56
杀身明逆顺,濡足救危亡。
未必荀文若,甘为操子房。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为了拯救国家和人民,愿意舍生取义,明辨逆顺之道,甚至愿意为拯救他人而冒险。诗中提到荀彧,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诗人通过引入他的形象,显示出为了理想而甘愿奉献的精神。
刘克庄,字梦阮,号秋水,宋代著名诗人,属于南宋时期。其诗歌多描写社会现实,关心民生,情感真挚,风格清新雅致。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及对忠臣良将的钦佩。刘克庄通过荀彧这一历史人物,寄托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主题。首句“杀身明逆顺”即点明主旨,在极端情况下,仍需保持清晰的判断力和坚定的信念。诗中提到的“濡足救危亡”体现了诗人对荀彧精神的推崇,强调了为他人和国家牺牲自我的崇高品质。
诗中的“未必荀文若,甘为操子房”则展现了历史人物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对比。荀彧忠诚地辅佐曹操,而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反问当今人是否能够像荀彧那样甘愿奉献。这种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时代的责任感,鼓励人们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担当。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歌颂,更是对当下社会中人们应有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呼唤。诗人在赞美忠诚与牺牲的同时,也在引导读者思考个人的选择与责任。
诗歌以忠诚和牺牲为主题,倡导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应当有勇气和责任感,体现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崇敬与当代责任感的呼唤。
诗中提到的荀彧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杀身明逆顺”中的“逆顺”是什么意思?
诗人通过对比哪个历史人物来表达对忠诚的期望?
答案:
通过对比,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 其二十七 荀彧》与杜甫的《春望》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深度,但都强调了个人责任与历史使命感。
以上为对《杂咏一百首 其二十七 荀彧》的详细解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