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1:48
不甘蟆蚀月,泣献磔蟆诗。
却效玉川子,仍曾是退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月亮被蛤蟆所侵扰的愤懑,因而悲伤地献上了写关于蛤蟆的诗篇。作者试图效仿玉川子(王维),但最终仍旧是退步了。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开篇以“蟆蚀月”引入,生动展现了蛤蟆对月亮的侵扰,借此象征外在环境对内心世界的干扰。诗中的“泣献”一词,充满了作者的悲伤与无奈,正是这种情感让人感同身受。接着,诗人提到“玉川子”,是一种自我期望的投射,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随即又自嘲“仍曾是退之”,显现出对自己的失落与无力感。这种对比手法,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读者在理解诗意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整体而言,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和对理想的执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的“蟆”象征什么?
“玉川子”指的是哪个诗人?
诗中“泣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