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7:42
赋得蝉
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
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
繁吟如故尽,长韵还相续。
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
这首诗描写了蝉在高大的树枝上避开雀鸟,在空中悠扬地鸣唱。天气渐寒,蝉声时而嘶哑,到了傍晚,鸣声更加急促。尽管繁密的歌声已经停止,余韵仍然继续。蝉饮着露水,似乎并不在意外表的清洁,它轻盈的身形让它容易满足。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蝉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清雅的象征,代表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褚沄,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语言清新脱俗,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那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蝉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的向往,反映了在动荡中追求内心平和的哲学思考。
《赋得蝉》通过蝉的鸣唱,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中“避雀乔枝里”描绘了蝉在高树间的栖息,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与“飞空华殿曲”的乐声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美妙的自然场景。然而,随着“天寒响屡嘶”的描写,诗人显露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蝉的鸣叫不再如初,反而加快了节奏,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某种无奈。最后的“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则体现了蝉对生活的态度:不求华丽的外表,而是追求内心的安宁与满足。这种淡泊名利的思想,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示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自由的赞美,同时表达了不追求物质外表,而是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避雀”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饮露非表清”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较,虽然同样描绘自然,但《赋得蝉》更着重于内心的安宁与自然的和谐,而《登鹳雀楼》则强调壮阔的景色与胸怀的豪情。两者在意境上有着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