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乱后归家 其一

《乱后归家 其一》

时间: 2025-07-27 08:50:27

诗句

遂有还家乐,跳梁贼尽平。

举家开笑口,一棹出江城。

儿女团圞坐,风波自在行。

惊魂犹未定,夜半莫呼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50:27

原文展示:

乱后归家 其一
作者: 黄遵宪 〔清代〕

遂有还家乐,跳梁贼尽平。
举家开笑口,一棹出江城。
儿女团圞坐,风波自在行。
惊魂犹未定,夜半莫呼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经历了战乱之后,归家的喜悦与安宁。诗中描绘了一个家庭团聚的场景,大家欢声笑语,终于可以享受平静的生活。作者提到,尽管心中依然有些不安,但夜深时也不必再呼喊军兵,内心的恐惧依旧未消。


注释:

  • :于是、因此。
  • 还家乐:归家后的快乐。
  • 跳梁贼:指的是那些作乱的贼寇。
  • 举家:全家。
  • 开笑口:露出笑容,欢声笑语。
  • 一棹:一只小舟,一棹指划船。
  • 江城:水边的城市,可能是指作者的故乡。
  • 团圞:团聚在一起,围坐。
  • 风波:指生活中的波折,现指安稳的生活。
  • 惊魂:指心中恐惧、惊慌的状态。
  • 夜半莫呼兵:夜深时不必再召唤兵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遵宪(1848-1905),字蕴璞,号白石,晚号澄庐,清代诗人和政治家。他是维新派的重要人物,积极推动社会改革,提倡学习西方文化。在诗歌创作上,黄遵宪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其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朝末年,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时期。诗人通过对归家的描述,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战后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乱后归家 其一》通过生动的家庭场景,展现了战后归家人们的喜悦与安宁。诗的开头“遂有还家乐”,直接传达了战乱结束后,归家者的快乐心情。作者用“跳梁贼尽平”来描绘乱世已平,暗示着再无外敌侵扰,家庭可以团聚,生活可以恢复正常。

“举家开笑口”则展示了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欢愉气氛,笑声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此时,“一棹出江城”则用划船的意象,象征着摆脱过去的束缚,驶向新的生活。接着,“儿女团圞坐”描绘了团聚的幸福场景,增强了家庭的温情。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惊魂犹未定,夜半莫呼兵”则揭示出潜藏的恐惧与不安,尽管表面上生活恢复了平静,但内心的惊慌与不安依然存在。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为深刻,体现了战后人们既渴望安宁,又对未来感到不确定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遂有还家乐:经过战乱,终于回到温暖的家中,感到喜悦。
  2. 跳梁贼尽平:贼寇已被平定,生活恢复了平静。
  3. 举家开笑口: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气氛温馨。
  4. 一棹出江城:划着小舟离开江城,象征着新的开始。
  5. 儿女团圞坐:儿女们团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6. 风波自在行:即使生活有波折,但家庭的温暖让人心安。
  7. 惊魂犹未定:内心的恐惧感尚未消失,战乱的阴影仍在。
  8. 夜半莫呼兵:夜深时不再需要召唤士兵,暗示心中的不安和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波折比作“风波”,形象地表达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用家庭团聚的意象表达温暖与希望,而用“惊魂”暗示内心的恐惧,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团聚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战乱的反思,体现了人们在动荡中追求安宁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温暖、安全,是心灵的归宿。
  2. :代表外在的威胁与动荡。
  3. 笑口:象征欢乐、幸福的家庭氛围。
  4. 江城:代表故乡,承载着个人的历史和情感。
  5. 儿女:象征着未来与希望,是家庭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跳梁贼”指的是什么?

    • A. 家人
    • B. 战争中的敌人
    • C. 自然灾害
    • D. 外国使者
  2. “惊魂犹未定”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信心
    • B. 对过去的回忆
    • C. 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 D. 对家庭的期盼
  3. 诗中的“举家开笑口”意指什么?

    • A. 家庭团聚,欢声笑语
    • B. 家庭出游
    • C. 家庭争吵
    • D. 家庭分离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同样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但更着重于对亲人离散的忧伤。而黄遵宪则是在战后归家,强调归家的喜悦与安宁。两首诗都体现了对家庭的重视,但背景和情感基调各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黄遵宪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晚憩杜桥馆 满江红 仙吕 少年游(黄钟) 大酺·越调春雨 琴调相思引 西河·大石金陵 虞美人(正宫·第三) 元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竹节糕 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鳥字旁的字 超伍 员渊方井 酸感 糸字旁的字 包含露的成语 不务正业 血流成川 浊酒菲肴 先字旁的字 一瓶不响,半瓶晃荡 釒字旁的字 绰绰有裕 追趋逐耆 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