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2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9:03
原文展示:
银河耿高树,璧月流中庭。有声西南来,厥闻浩以盈。或泠泠为风,或殷殷如霆。元戎啸中军,猛士赴敌营。但闻人马行,弗省金铁鸣。天地始气肃,乾坤亦尘清。岂有一草木,而不知秋声。
白话文翻译:
银河在高高的树梢上闪烁,圆月在中庭中流动。从西南方向传来了声音,那声音浩大而充满。有时像是清风般轻柔,有时又像雷霆般轰鸣。元帅在中军帐中呼啸,勇士们奔赴敌营。只听见人马的行进声,却听不见金属的撞击声。天地间的气息开始肃杀,乾坤也变得清澈。难道有哪一株草木,会不知道秋天的声音吗?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泳(生卒年不详),字叔永,号鹤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象,通过自然的声音和景象,表达了秋天的肃杀和清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夜,作者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声音,从而创作了这首诗。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和声音的描绘,传达了秋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银河、璧月、风声、雷霆等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夜晚。诗中的“银河耿高树,璧月流中庭”描绘了夜空的宁静和美丽,而“有声西南来,厥闻浩以盈”则引入了声音的元素,增加了诗的动感。后文通过“或泠泠为风,或殷殷如霆”进一步丰富了声音的层次,使得诗的氛围更加生动。最后,通过“天地始气肃,乾坤亦尘清”和“岂有一草木,而不知秋声”表达了秋天的肃杀和清澈,以及万物对秋天的感知。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自然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秋夜的景象和感受。通过自然的声音和景象,表达了秋天的肃杀和清澈,以及万物对秋天的感知。诗中通过银河、璧月、风声、雷霆等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夜晚,传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银河耿高树”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夜空的宁静和美丽 B. 战争的紧张和肃杀 C. 秋天的肃杀和清澈 D. 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诗中的“璧月流中庭”增加了诗的什么感? A. 动感 B. 紧张感 C. 肃杀感 D. 清澈感
诗中的“或泠泠为风,或殷殷如霆”通过什么修辞手法丰富了声音的层次?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的“天地始气肃,乾坤亦尘清”表达了什么? A. 秋天的肃杀和清澈 B. 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C. 夏天的炎热和紧张 D. 冬天的寒冷和宁静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