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忆光孝寺前看蕉花作

《忆光孝寺前看蕉花作》

时间: 2025-05-02 13:55:39

诗句

拜朔台前春色深,碧云江上几沉吟。

霏红腻绿莲花女,抽尽芭蕉一卷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55:39

原文展示:

忆光孝寺前看蕉花作 汤显祖 〔明代〕 拜朔台前春色深,碧云江上几沉吟。霏红腻绿莲花女,抽尽芭蕉一卷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拜朔台前,春色已深,我在碧云江上沉思良久。那红绿相间的莲花女,仿佛抽尽了芭蕉的心,卷起了一片深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拜朔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回忆中的一个地点。
  • 碧云江:江名,具体指哪条江不详,可能是作者想象中的江河。
  • 霏红腻绿:形容色彩鲜艳,红绿交织。
  • 莲花女:比喻美丽的女子,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纯洁和美丽。
  • 抽尽芭蕉一卷心:比喻女子深情如芭蕉心,层层叠叠,难以穷尽。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主要是通过自然景物和比喻来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牡丹亭》等。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回忆某次在光孝寺前的经历,通过描绘春色和江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深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色和江景,以及一个如莲花般美丽的女子。诗中的“霏红腻绿”形容词运用得恰到好处,既描绘了色彩的鲜艳,又隐喻了女子的美丽。而“抽尽芭蕉一卷心”则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表达了女子深情的难以穷尽。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汤显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拜朔台前春色深”,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春色深沉,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作者的感慨。
  • 第二句“碧云江上几沉吟”,描绘了作者在江边的沉思,碧云江可能是作者想象中的江河,增添了诗意的浪漫色彩。
  • 第三句“霏红腻绿莲花女”,通过色彩的描绘,引出了一个如莲花般美丽的女子,形象生动。
  • 第四句“抽尽芭蕉一卷心”,运用比喻,表达了女子深情的难以穷尽,芭蕉心层层叠叠,象征着深情的复杂和丰富。

修辞手法:

  • 比喻:“抽尽芭蕉一卷心”,将女子的深情比作芭蕉心,形象生动。
  • 色彩描绘:“霏红腻绿”,通过色彩的运用,增强了诗句的视觉冲击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深情的感慨。通过描绘春色、江景和美丽的女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深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着生机和美好。
  • 碧云江:象征着诗意和浪漫。
  • 莲花女:象征着美丽和纯洁。
  • 芭蕉心:象征着深情的复杂和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霏红腻绿”形容的是什么? A. 春色 B. 莲花女 C. 芭蕉心 D. 碧云江
  2. “抽尽芭蕉一卷心”中的“芭蕉心”比喻的是什么? A. 女子的美丽 B. 女子的深情 C. 江水的深度 D. 春色的浓烈
  3.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明代文学家? A. 李白 B. 杜甫 C. 汤显祖 D. 苏轼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牡丹亭》:汤显祖的另一部代表作,同样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深情的表达。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进行对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深情,但汤显祖的诗更加注重色彩和比喻的运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汤显祖全集》:收录了汤显祖的所有作品,是研究其文学风格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一本介绍中国古典诗词的书籍,适合初学者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桂州李大夫 辰州建中四年多怀 辰州闻大驾还宫 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 成都元十八侍御 送王明府入道 秋日感怀 闻颜尚书陷贼中 赋得铁马鞭 桂州口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折文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不能赞一词 配套成龙 因噎废食 果枝 知奸亦有大罗 董一 音字旁的字 思不出位 诬陷 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糹字旁的字 百川归海 包含谖的词语有哪些 昏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