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2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0:02
半额画双蛾,盈盈烛下歌。
玉杯寒意少,金屋夜情多。
香艳王分帖,裙娇敕赐罗。
平阳莫相妒,唤出不如他。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人在烛光下轻声歌唱的情景。她的眉眼被半遮的妆容勾勒出双重的美丽,玉杯中的酒微微带着寒意,却无法与金屋中浓烈的情感相比。她的香艳吸引了王者的宠爱,华丽的裙子是皇帝所赐。希望平阳的女子不要相互嫉妒,因为呼唤出来的美人不如她。
作者介绍:张谔,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清丽,擅长描绘美人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盛世,正是诗人对当时繁华生活的反映,表现了对美人和爱情的赞美。
《岐王席上咏美人》是一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美人风采的诗作。诗中通过烛光映照下的轻歌曼舞,展现了美人的柔媚与婉约。开篇的“半额画双蛾”引入了美人的形象,她的眉眼如同画中人,令人心醉。接下来的“盈盈烛下歌”更是将场景设定在温暖的烛光之下,配合轻柔的歌声,渲染出一种亲密而迷人的氛围。
“玉杯寒意少,金屋夜情多”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人间冷暖,玉杯中的酒虽有寒意,却比不上金屋中浓厚的情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场景,也暗示了权贵生活的奢华与内心情感的丰富。接着提到的“香艳王分帖,裙娇敕赐罗”更是直接点出美人受到宠爱,裙子是王者赐予,体现了权力与美的交织。
最后一句“平阳莫相妒,唤出不如他”则带有一丝清醒的劝诫,提醒他人不要因美人而心生嫉妒,因为呼唤出来的美人终究比不上她的独特与韵味。这不仅是对美人的赞美,也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与嫉妒的敏感把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人的描写,探讨了权力、爱与嫉妒的关系,表现出对美和情感的珍惜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半额画双蛾”是指什么?
“金屋”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劝解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