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1:26
王家傍绿池,春色正相宜。
岂有楼台好,兼看草树奇。
石榴天上叶,椰子日南枝。
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移。
王家居住在绿水旁,春天的景色恰到好处。
哪里有楼台的美好,能比得上这草木的奇特。
天上的石榴叶,南边椰子的枝头。
在千家万户之间,年年岁岁乐趣不变。
作者介绍:张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在唐代,城市与乡村的生活繁荣,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美景与自然,表达对家乡的情感与热爱。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时分,诗人游览岐王山亭时所作,借景抒情,表达对生活的满足与乐趣。
《岐王山亭》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乐趣。首联“王家傍绿池,春色正相宜”直接引入了诗的主要场景:王家居住在青翠的池水旁,正值春天,生机勃勃,令人心生愉悦。接下来的“岂有楼台好,兼看草树奇”则以对比手法,强调了自然景色的美好,楼台虽美,但不及春天草木的奇特,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第三联“石榴天上叶,椰子日南枝”则通过描绘特定的植物,传达出地域的气候特征和丰盛的自然景观。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还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最后一句“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移”总结了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出一种安宁与幸福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王家傍绿池: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居所,绿色的池水映衬着春天的景色,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春色正相宜:春天的色彩正好适合此地,说明此时此地的自然条件与诗人的心境相得益彰。
岂有楼台好:用反问的方式引出对比,强调自然的美好超越了人工建筑的价值。
兼看草树奇:通过“草树”的描写,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性和奇特性。
石榴天上叶:以生动的意象表现出南国的特色,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
椰子日南枝:同样是热带植物,显示出诗人对南方风光的热爱。
出入千门里:描绘了繁华的生活景象,表现出人们的热闹与活力。
年年乐未移: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乐趣的永恒。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趣,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然与和谐的生活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王家”是指哪个地方?
“岂有楼台好,兼看草树奇”中的“岂”表示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张谔的《岐王山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风光,但张谔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繁华,而王维则强调秋天的宁静与淡泊。两者在情感表现与自然描写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