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时间: 2025-05-02 12:33:36

诗句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

朅[1]来真悔何事?

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余。

千古意,君知否?

只斯须。

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3:36

原文展示: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余。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白话文翻译:

今天已经不是昨天,明天又会怎样呢?我来到这里真的后悔什么事情?没有读十年的书。我问东风吹老了多少次,经过了多少次枫树江边的兰花小径,千里之外的平原也变得平坦。在寂寞的斜阳之外,我感到深深的忧愁。千古的意境,你知道吗?只是短暂的瞬间。为了身后事料理名山,也算是古人的愚昧。一夜之间庭院前的草木都绿了,三月的雨中花朵红透了,天地间的一切都进入了我的居所。众芳容易凋谢,不要听杜鹃的呼唤。

注释:

  • 朅来:来到这里。
  • 东风:春风。
  • 枫江兰径: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平芜:平坦的草地。
  • 斜阳:夕阳。
  • 千古意:指深远的意境。
  • 斯须:短暂的瞬间。
  • 名山料理身后:指为了身后名声而努力。
  • 子规:杜鹃鸟,其叫声常被认为是哀怨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惠言是清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中创作的,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直接点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东风吹老”、“枫江兰径”等意象,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人生的变迁。最后,诗人通过对“名山料理身后”的反思,提出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认为追求身后名声可能是古人的愚昧,而真正重要的是当下的生活和感受。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时间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2. 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诗人后悔没有好好读书,暗示了对过去的不满。
  3.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4.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余:描绘了诗人在夕阳下的孤独和忧愁。
  5.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提出了对深远意境的思考,认为这些意境只是短暂的瞬间。
  6. 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反思了追求身后名声的愚昧。
  7.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好,暗示了生活的丰富和多彩。
  8.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被哀怨的声音所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风吹老”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东风吹老”中的“吹老”赋予了东风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中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无情和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同时通过对“名山料理身后”的反思,提出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认为追求身后名声可能是古人的愚昧,而真正重要的是当下的生活和感受。

意象分析: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
  • 枫江兰径:象征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人生的变迁。
  • 斜阳:象征黄昏和人生的晚年。
  • 子规:象征哀怨和警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现在的满足

  2. “东风吹老”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离去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3. 诗中“名山料理身后”表达了什么? A. 对身后名声的追求 B. 对自然风景的欣赏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 对人生无常的认识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时间流逝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张惠言的《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以时间流逝为主题,但张惠言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收录了张惠言的多种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古诗十九首》:收录了多首以时间流逝为主题的古诗,可以与张惠言的诗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夏夜小亭有怀 和仲文西湖野步至新堰二首 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 古监 和公仪龙图戏勉 秋日村行 依韵和师直晚步遍览五垅川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 余居御桥南夜闻妖鸟鸣效昌黍体 依韵和陈秘校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韭字旁的字 魄莫 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铜印 改恶为善 力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首结尾的成语 一息尚存 察视 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畔际 便宜行事 红样 敬若神明 遗风余思 凵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