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3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36:34
原文展示: 博望侯墓 张俞 〔宋代〕 九译使车通,君王悦战锋。 争残四夷国,只在一枝筇。
白话文翻译: 经过多次翻译的使者车辆得以通行,君王喜欢战争的锋芒。 争夺残破的四夷国家,仅仅依赖于一枝竹杖。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怀、咏史为主。此诗通过对博望侯墓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君王对外扩张的军事政策和对战争的偏好。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张俞游历或经过博望侯墓时所作,通过对墓地的感慨,表达了对君王军事扩张政策的批评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君王军事扩张政策的深刻反思。首句“九译使车通”描绘了使者来自遥远的地方,通过多次翻译才能与君王沟通,暗示了君王的野心和对外扩张的欲望。第二句“君王悦战锋”直接点明了君王对战争的热衷,而“争残四夷国”则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政策带来的后果,即对周边弱小国家的残破和破坏。最后一句“只在一枝筇”用竹杖比喻君王的军事力量,暗示了这种力量的脆弱和不可持续。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博望侯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君王军事扩张政策的批评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通过对使者、战争、残破国家的描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不可持续性,呼吁和平与理性。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九译”指的是什么? A. 多次翻译 B. 九次翻译 C. 九种语言 答案:A
诗中的“一枝筇”比喻什么? A. 君王的军事力量 B. 君王的智慧 C. 君王的权威 答案:A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赞美君王的军事扩张 B. 批评君王的军事扩张 C. 描述使者的艰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