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赋八首 其四 水秋

《感赋八首 其四 水秋》

时间: 2025-05-02 13:12:15

诗句

遥空漠漠淡浮烟,衰柳长堤瘦可怜。

蠡勺泉枯愁北陌,鲛宫波静忆南天。

月明珊树谁悬网,露冷蓉江好繫船。

我已尘缘参一色,南华毕竟费言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2:15

原文展示:

遥空漠漠淡浮烟,
衰柳长堤瘦可怜。
蠡勺泉枯愁北陌,
鲛宫波静忆南天。
月明珊树谁悬网,
露冷蓉江好繫船。
我已尘缘参一色,
南华毕竟费言诠。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天空中,薄雾弥漫,模糊不清;衰老的柳树在长堤上显得瘦弱可怜。蠡勺泉水干涸,令人忧愁于北方的陌路;鲛宫的波涛平静,让我怀念南方的天空。明亮的月光照在珊瑚树上,谁在上面悬挂渔网?露水寒冷,荷花江边真是适合系船。我已然与尘世的羁绊融为一体,南华的道理毕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注释:

字词注释:

  • 遥空:遥远的天空。
  • 漠漠:形容空旷、模糊的样子。
  • 衰柳:衰败的柳树。
  • 蠡勺:古代的一种器具,象征着小泉水。
  • 鲛宫:传说中鲛人居住的地方,常象征着水的世界。
  • 南华:指《南华经》,即《道德经》,这里引申为道理、哲理。

典故解析:

  • 蠡勺泉:源于古代诗词中常用的小泉象征微小而珍贵的事物,表达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 鲛宫:引自古代神话,鲛人以泪成珠,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缪焕章,清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擅长诗词,作品常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人世间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感赋八首 其四 水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水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开头的“遥空漠漠淡浮烟”便勾勒出一种朦胧的秋日景象,给人以一种遥远而静谧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衰柳长堤瘦可怜”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凋零,柳树的衰弱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也暗含了人情的无常与脆弱。

“蠡勺泉枯愁北陌”中,诗人用泉水的干涸象征着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去的惋惜,而“鲛宫波静忆南天”则传达出对南方美好记忆的追忆与向往。接下来,月明的夜晚与冷露的清晨交替出现,诗人通过“月明珊树谁悬网”与“露冷蓉江好繫船”的意象,表现了对秋夜宁静与孤独的感受。

最后两句“我已尘缘参一色,南华毕竟费言诠”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与对道理的困惑。整体而言,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合了个人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遥空漠漠淡浮烟:营造出一种空旷宁静的氛围,给人以孤独感。
  2. 衰柳长堤瘦可怜:以衰败的柳树映衬出秋天的凋零,表现了诗人的感伤。
  3. 蠡勺泉枯愁北陌:小泉水的干涸象征着生活的失落与对北方的惆怅。
  4. 鲛宫波静忆南天:鲛宫的宁静引发对南方美好时光的怀念。
  5. 月明珊树谁悬网:描绘月夜的寂静,表现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6. 露冷蓉江好繫船:清晨的露水与江水的交融,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7. 我已尘缘参一色:诗人意识到自己已与世俗生活融为一体,难以分开。
  8. 南华毕竟费言诠:对道理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迷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蠡勺泉枯”比喻生活的干涸。
  • 拟人:如“谁悬网”赋予物体以人的动作,增加亲切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遥空:象征着无尽的思考与孤独。
  • 衰柳:代表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 蠡勺泉:象征着细微而珍贵的生活细节。
  • 鲛宫:反映对美好记忆的追忆。
  • 月明与露冷:象征宁静与清晨的冷清,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遥空漠漠”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B)

  2. “蠡勺泉枯”中“泉”象征了什么? A. 美好时光
    B. 生活的失落
    C. 自然景色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南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部哲学书籍
    C. 一位历史人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感赋八首 其四 水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感受,但前者更强调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词选》
  2. 《唐诗三百首》
  3. 《清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国庆十五周年志盛三首 其三 次韵呈德基兼呈王侍郎 追和元马伯常学士无题韵四首 其一 寄兜率悦禅师二首 其一 颂十六首 冬夜抄诗作 成都竹枝词 其二 张参军膺荐 游清凉寺三首 其二 九月十七日登清凉寺翠微亭故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琅然 嚣张一时 兀字旁的字 坡田 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改制 白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稳坐钓鱼船 病字头的字 探口而出 冷铺 柘杵 拱肩缩背 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黍字旁的字 误入歧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