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0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07:03
明明行路有神仙,世士求仙却不然。
贪冒苦多廉让少,恐君未得尽天年。
这首诗表达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有一些人在追求长生不老的仙道,但实际上,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却很少。世间的人们往往贪图名利,付出的辛苦却多,得到的却少。诗人因此担心,您可能无法享受完美的天年。
“求仙”是古代士人向往的不朽之道,常见于道教文化中,代表着对超脱尘世的渴望。而“贪冒苦多廉让少”则反映了世俗社会中的竞争与攀比,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诗歌风格质朴、豪放,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国家忧患为主题。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动荡之际,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成为主要的思想主题。
陆游的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求仙”这一理想的深刻反思。他通过对比“有神仙”和“世士求仙”的矛盾,揭示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多是空想。诗中提到的“贪冒苦多廉让少”更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弱点的精准刻画,指出了社会中贪婪与自私的普遍现象。结尾“恐君未得尽天年”则流露出一种对朋友的关心与担忧,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哲理思考。整首诗短小而意蕴深远,既有对个人的感慨,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这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传达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世俗贪欲的批判,强调了在追求理想时应有的理智与清醒。
诗中的“神仙”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与追求
C. 权利
答案:B
诗人对“世士”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批判
C. 无所谓
答案:B
“恐君未得尽天年”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担忧
C. 高兴
答案:B
陆游与李白在对待人生理想的态度上存在明显差异。陆游的诗歌多反映对现实的思考,而李白则表现出更多的豪放与洒脱。两位诗人通过不同的风格与主题,展现了对人生不同的理解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