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6:17
昔在伤皇辟,子行犹不归。
嫠居言有则,丧事礼无违。
轲母三迁教,莱儿七十衣。
至今霜月夜,松竹带芳徽。
昔日伤逝的皇帝,子女远行至今还未归来。
作为寡妇的我虽然住在这里,但言语中仍有道理,
丧事的礼节我从未违背。
轲母为了教育儿子,三次迁移住处;
莱儿在世七十年,衣服依旧如新。
直到今天,霜月的夜晚,松竹依然散发着芳香的气息。
魏了翁(约1180-1230),字君实,号了翁,宋代诗人、词人,以词风清新、语言质朴著称。他的诗词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此诗是魏了翁为吕宜人所作的挽诗,吕宜人因丧子而悲痛,诗中流露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对母爱的颂扬,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丧失亲人悲痛的普遍情感,以及对女性坚韧不拔的品德的赞美。
这首挽诗以悲伤的情感为主线,展现了母亲在丧失子女后内心的痛苦与坚韧。诗的开头以“昔在伤皇辟”引入,表达了对逝去的皇帝的哀悼,接着转到母亲的身上,描绘了她在丧失亲人后的孤独与坚守。通过对“轲母三迁教”的引用,诗人强调了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无私奉献与不懈努力,突显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至今霜月夜,松竹带芳徽”则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表现出即使在寒冷的霜月夜,松竹依旧散发着清香,象征着母亲品德的高尚与永恒。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逝者的追忆,又有对母爱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孝道与女性德行的高度重视。
整首诗围绕母爱、教育与丧失展开,通过对母亲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反映了对传统道德的尊重与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诗中提到的“轲母”主要代表什么?
诗中“霜月”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松竹带芳徽”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