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3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34:00
莫向尊前怨别离,非关春尽草萋萋。
世间真有痴如我,梦里犹疑就是伊。
吹短笛,诉相思,自家憔悴自家知。
从今结个无情茧,只见斑斓不见丝。
不要在酒席上怨恨离别,这并不是因为春天已尽,草木凋零。
世上真的有像我这样痴情的人,梦中仍然疑惑她是否就是那个人。
吹着短笛,诉说着相思,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有多憔悴。
从今以后结个无情的茧,只能看到色彩斑斓,却看不见丝绸的本质。
本诗未涉及具体古典典故,但常用的“春尽”意象在古诗中常用以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表达对离别的伤感。
作者介绍:杨启宇,现代诗人,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和生活的细微观察。其诗风细腻,常用生动的意象传达复杂的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个人经历对离别的深刻思考中,反映了诗人对情感的真实体验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悟。
《鹧鸪天 其五十二》是一首充满情感张力的词作,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往昔的眷恋。诗人在开头就拒绝在酒席上抱怨离别,这种态度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接受。他认为,离别并不是因为春天的结束,而是生活的常态。接着,诗人自述自己的痴情,梦中仍然怀疑对方的存在,反映出对过去感情的执念与不舍。短笛的音色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而“自家憔悴自家知”则揭示了内心深处的伤痛,旁人无法体会。
最后两句“从今结个无情茧,只见斑斓不见丝”,既表达了对情感的封闭,也隐喻了生活的美丽与内心的空虚。纵使外表色彩斑斓,却无法触及情感的深度。这种矛盾感在全诗中不断交织,展现了现代人对爱情与生活的复杂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离别的无奈与对痴情的自省。诗人在表达对过往感情的缠绵与依恋的同时,也揭示了面对情感时的脆弱与孤独,最终选择自我保护,却又感受到内心的空虚与孤独。
诗词测试:
诗中“莫向尊前怨别离”表达了什么情感?
“世间真有痴如我”中的“痴”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只见斑斓不见丝”意在表达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杨启宇的《鹧鸪天 其五十二》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离别的苦楚,前者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过往的柔情与回忆,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