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58
乍捲疏帘觉晓凉,
扶筇缓步小银塘。
池波滟滟容新雨,
花木欣欣恋早阳。
茶鼎沸,药炉香,
谁知过却好时光。
近来一病一回老,
身似秋林不耐霜。
刚卷起稀疏的帘子,感觉到清晨的凉意,
我扶着拐杖,缓缓走到小银塘边。
池水波光粼粼,仿佛刚下过新雨,
花木欣欣向荣,依恋着早晨的阳光。
茶鼎在沸腾,药炉散发着香气,
谁知在这美好时光中,我已无暇顾及。
近来因病而老,
我的身体就像秋天的树林,耐不住霜寒。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体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悟。
张伯驹(1881-1964),字子华,号佩甫,江苏人,近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其作品常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并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鹧鸪天·春尽病中作》创作于张伯驹生病期间,他在病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却又因衰弱的身体而感到无奈,从而引发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与对健康的渴望。开头以“乍捲疏帘觉晓凉”引入,描绘出清晨的凉意,仿佛唤醒了沉睡的人们,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展示出内心的感慨与忧伤。
在“近来一病一回老”中,诗人通过自述,表达了由于疾病而衰老的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诗的最后两句,诗人感叹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这种悲伤与欣赏交织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因病而感到的无奈,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健康的渴望。诗人在欣赏自然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生命,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
诗中“乍捲疏帘觉晓凉”描述的是什么时间的场景?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自己的身体?
诗中提到的“茶鼎”指的是什么?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张伯驹的作品更侧重于病中对生活的感慨,李白则表达了对孤独的豁达态度。两者都在不同的情境下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