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2:42
酬乐天见寄
作者:刘禹锡
元君后辈先零落,
崔相同年不少留。
华屋坐来能几日,
夜台归去便千秋。
背时犹自居三品,
得老终须卜一丘。
若使吾徒还早达,
亦应箫鼓入松楸。
元代的后代早已衰落,崔相同年却还有不少人留存。
在华丽的屋子里坐着能有几天,
一旦回到夜台便是一千个秋天。
虽然背负着时光,仍然自居三品,
年老时终究要为自己占卜一块地。
如果我和我的朋友们能早一点到达,
也应该听到箫鼓声在松树和楸树间回荡。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陆海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内容多样,以豪放和正直著称,常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诗人刘禹锡与乐天(白居易)是友人,互相寄送诗作。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酬乐天见寄》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刘禹锡通过对时间的反思和对友人的寄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贵。诗中开头的“元君后辈先零落”不仅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也暗示了个人命运的无奈。接下来提到的“崔相同年不少留”,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命运差异,展现了刘禹锡对友人和历史的关注。
“华屋坐来能几日,夜台归去便千秋”,这一句通过坐在华屋的短暂和归去夜台的漫长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诗人意识到,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华丽,最终都难以逃脱时间的束缚。随着“背时犹自居三品”,诗人反思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尽管仍然在官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却难以改变时光对生命的影响。
最后的“若使吾徒还早达,亦应箫鼓入松楸”,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渴望,渴望能够早日与友人相聚,共享欢乐。在这首诗中,刘禹锡不仅体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传达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深切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元君”指的是哪个时代的统治者?
“华屋坐来能几日”中“华屋”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