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7:31
《青山湿遍》
作者: 李岳瑞 〔清代〕
彩云化也,今生已矣,那问他生。
不信春宵苦短,尽厌厌守定残更。
记年时银烛坐调笙,
甚今年一样东风到,引琼箫都作离声。
堕砌缴云冉冉,窥窗淡月冥冥。
肠断哀蝉落叶,昙花絮果,了不分明。
一霎鸳鸯梦醒,但悽然镜约钗盟。
算人闲天上两凄清,
便相逢梦里浑无据,况不眠梦也难成。
帖帖蚕眠细字,昏昏凤胫孤镫。
这首诗在描绘一个充满感伤的情境,诗人感叹人生如梦,时光流逝,无法再问来世。在春夜短暂的时光中,诗人感到无尽的厌倦与失落。回忆往昔,灯下的笙声依旧响起,今年的东风依然拂面,却又引来离别的哀伤。窗外的月光淡淡,蝉鸣与落叶相伴,昙花虽美却转瞬即逝,情感却愈加模糊。梦中与爱人相聚,醒来又是无尽的惆怅,仿佛两人间的约定只是在梦里,现实却无从依靠。孤独的夜里,诗人以蚕眠细书来形容自己的无奈,昏暗的灯下,似乎只剩下孤寂的身影。
李岳瑞,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青山湿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纠葛之际。诗中充满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惘,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青山湿遍》是一首充满淡淡忧伤的诗,诗人通过对春宵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的怀念。开头的“彩云化也”便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情绪,仿佛在暗示一切美好都已逝去,令人对未来感到迷茫。诗人在春夜的氛围中,细腻地描绘了银烛的摇曳与乐声的悠扬,然而这份美好的瞬间却又被“离声”打破,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离愁别绪。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用“肠断哀蝉落叶”来形容内心的痛苦,生动地表现出秋天的萧瑟与孤独。昙花的短暂与模糊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诗人意识到美好的事物常常转瞬即逝,无法把握。最后的部分,诗人以“梦醒”作为结尾,暗示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梦境的渴望,显示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抒情,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情感波动,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失去的惋惜。诗人用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孤独与惆怅,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对人生的思考。
李岳瑞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诗中“肠断哀蝉落叶”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悲伤
C. 愤怒
D. 兴奋
“昙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永恒
B. 美好短暂
C. 幸福
D. 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