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9:54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诗人感到愁苦难以发泄,生活在异乡让他倍感惆怅。在思亲的时刻,他向堂上插上了新摘的茱萸,回忆起和妹妹一起窗前吟诗的情景。面对菊花,他却无法品尝到陶渊明的美酒,登高望远时又觉得自己无法比拟王仲宣的才华。良辰佳节却让他感到辜负,往日的欢聚如今只剩下半片苔藓,显得苍凉。
作者介绍:秋瑾(1875-1907),字佩璇,号枕霞,浙江人,近代女权主义者、革命家、诗人。她是一位杰出的女性,致力于推动社会变革和女性解放,其诗作多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末,正值国家动荡和社会变革之际,作者身处异乡,心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与愁苦交织,反映了她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日感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人生无奈的感慨。诗的开头“百结愁肠郁不开”直抒胸臆,蕴含了诗人内心深深的忧虑与愁苦,犹如一条无法解开的结。接着,诗人将思念转向亲人,在堂上插茱萸的动作,既是传统节日的习俗,也是对亲人的怀念。通过“忆妹窗前句乍裁”,诗人勾勒出与妹妹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情感真挚而温暖。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又感到环境的孤独与无奈,对比陶渊明的美酒与王维的才华,显现出自我价值的缺失和对才华的自嘲。最后,诗人以“良时佳节成辜负”结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与无奈,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不可逆转,留下深刻的思考与情感共鸣。这首诗不只是一种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变迁与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体现了秋瑾作为女性诗人特有的敏感与执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的感怀与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困惑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折射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与对自我存在的质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百结愁肠郁不开”中的“百结”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忧愁
C. 愤怒
D. 疲惫
诗中提到的“元亮”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白居易
“旧日欢场半是苔”中的“苔”象征着什么?
A. 新生活
B. 过去的欢乐
C. 自然景色
D. 亲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