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

《临江仙》

时间: 2025-04-27 10:07:09

诗句

玉树华年情卓荦,吴城好恣春游。

云屏十二敞高楼。

曲阑斜凭处,杨柳水风柔。

今日小怜应忆我,相逢休诉从头。

琵琶弦上暗惊秋。

马嘶花发尽,疏雨滞成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07:09

临江仙

原文展示

玉树华年情卓荦,吴城好恣春游。
云屏十二敞高楼。曲阑斜凭处,杨柳水风柔。
今日小怜应忆我,相逢休诉从头。
琵琶弦上暗惊秋。马嘶花发尽,疏雨滞成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春天,诗人回忆起与友人一起在吴城游玩的情景。玉树的华年和高楼的景致让人心旷神怡,杨柳轻拂,水面微风柔和。今天,诗人希望那位小怜也能想起自己,但不想重提往事。琵琶上的弦声似乎暗示着秋天的到来,马蹄声中花已凋谢,细雨绵绵,令人感到忧愁。

注释

  • 玉树华年:比喻青春年少,充满活力。
  • 吴城:指的是古代的吴国,今江苏一带,春游游玩的好地方。
  • 云屏:形容高楼大厦如云遮蔽,意象优美。
  • 曲阑斜凭处:曲线的栏杆,斜靠在上面,体现了闲适的姿态。
  • 小怜:可能是指亲密的女子或朋友,表达对她的思念。
  • 琵琶弦上:琵琶暗示着音乐和情感,秋季的到来令人感伤。
  • 马嘶花发尽:马的嘶鸣声中,花瓣已经凋零,象征时光流逝。
  • 疏雨滞成愁:稀疏的雨水停滞不前,带来愁苦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方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人间景象。作为文人,他的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与自然风光,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临江仙》创作于春天,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个人经历有关。诗人在春游时,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结合个人情感与友情,写下了这首诗。它反映了清代文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友人的思念与对春天的赞美。首句“玉树华年情卓荦”便展示了青春的活力和情感的高涨,而“吴城好恣春游”则以地名和活动引入,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生动的场景。诗中通过“云屏十二敞高楼”和“曲阑斜凭处,杨柳水风柔”两句,描绘出高楼大厦的壮丽和春日的柔和,形成强烈的视觉和触觉对比,给人以宁静与美好的享受。

随着诗意的深入,情感也变得愈发复杂。小怜的思念与琵琶的悲秋声交织在一起,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感伤。“马嘶花发尽,疏雨滞成愁”这几句,象征着花期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暗示着青春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蕴含着深邃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树华年情卓荦:青春如玉树般美丽,情感高昂。
  • 吴城好恣春游:吴城是春游的好地方,充满欢愉。
  • 云屏十二敞高楼:高楼如云的屏障,壮丽的景象。
  • 曲阑斜凭处,杨柳水风柔:在斜靠的栏杆旁,杨柳轻拂,水面微风轻柔。
  • 今日小怜应忆我:今天小怜应该会想起我。
  • 相逢休诉从头:相见时不必再谈旧事。
  • 琵琶弦上暗惊秋:琵琶的弦声中隐含着秋天的忧伤。
  • 马嘶花发尽,疏雨滞成愁:马的嘶鸣声中,花已凋零,细雨带来愁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树华年”比喻青春的美好与活力。
  • 拟人:如“琵琶弦上暗惊秋”,赋予无生命的物品以情感。
  • 对仗:如“曲阑斜凭处,杨柳水风柔”,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好与青春的流逝,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世间温暖与忧愁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树:象征青春与美丽。
  • 吴城:历史文化背景,象征着古老的美好回忆。
  • 云屏:象征高耸的建筑,意指繁华。
  • 琵琶:象征音乐与情感的交融。
  • 马嘶: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流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玉树华年”中的“华”指的是什么?

    • A. 花
    • B. 美好
    • C. 年轻
    • D. 高大
  2. “琵琶弦上暗惊秋”中的“暗”字可以理解为:

    • A. 明亮
    • B. 隐含的
    • C. 黑暗
    • D. 明显
  3. 诗中提到的“吴城”代表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座城市
    • C. 一种情感
    • D. 一种乐器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诗词对比

《春晓》(孟浩然)与《临江仙》均以春天为主题,但前者更集中在自然的生机与清晨的宁静,而《临江仙》则结合了人际关系与情感的深度,展现了更复杂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资料将为理解和研究《临江仙》提供更加深入的背景和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路上花 柳下闻蝉 林中奉酬翁卷 练波曲 李溪曲别郑遇 李夫人 哭翁诚之 哭翁诚之 哭潘德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匸字旁的字 罚结尾的成语 专愎 皇结尾的成语 雁断鱼沉 先字旁的字 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攫戾执猛 璧海 门字框的字 两点水的字 乙字旁的字 唐突西施 托钵沿门 折节读书 根牙磐错 指顾倏忽 嘴大喉咙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