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

《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

时间: 2025-05-04 02:13:23

诗句

宵游二万七千人,独坐重城圈一身。

步月游山俱不得,可怜辜负白头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13:23

原文展示:

宵游二万七千人,独坐重城圈一身。步月游山俱不得,可怜辜负白头春。

白话文翻译:

夜晚出游的人群多达二万七千人,而我独自坐在重重城池中,被围困于一身。想要漫步月下或游山玩水都无法实现,真是可怜,辜负了这白发的春光。

注释:

  • 宵游:夜晚出游。
  • 二万七千人:形容人数众多。
  • 重城:层层城池,指城市防御严密。
  • 圈一身:被困于一地,无法自由行动。
  • 步月:在月光下散步。
  • 游山:游览山景。
  • 可怜:令人怜悯。
  • 辜负:未能珍惜或利用。
  • 白头春:指年老时的春天,暗喻晚年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夜晚出游的众多人群与诗人自己的孤独处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束缚。诗中的“独坐重城圈一身”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被困于重重城池中的孤独与无奈。而“步月游山俱不得”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最后一句“可怜辜负白头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晚年时光的珍惜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宵游二万七千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夜晚出游的热闹场景,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第二句“独坐重城圈一身”,用“重城”和“圈一身”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束缚。
  • 第三句“步月游山俱不得”,通过“步月”和“游山”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无法实现的遗憾。
  • 第四句“可怜辜负白头春”,用“可怜”和“辜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夸张:第一句中的“二万七千人”是夸张手法,强调了出游人数之多。
  • 对比:通过夜晚出游的热闹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
  • 意象:通过“步月”、“游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诗人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宵游”:夜晚出游的热闹场景,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 “重城”:层层城池,象征着束缚与限制。
  • “步月”、“游山”:自由自在的生活,象征着诗人的向往。
  • “白头春”:晚年时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重城”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束缚 C. 热闹 D. 孤独

  2. 诗中的“步月游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无奈 B. 向往 C. 孤独 D. 热闹

  3. 诗中的“白头春”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白发 B. 晚年时光 C. 春天的景色 D. 白发的老人

答案:

  1. B. 束缚
  2. B. 向往
  3. B. 晚年时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凝的《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但徐凝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凝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有助于理解徐凝诗歌的背景和风格。

相关查询

虞美人(见梅) 次韵郑省仓见寄 次韵菖蒲 题曹兄耕绿轩 部索印纸 水调歌头(寿丘提刑) 感风谢客 白鹭亭 秋江引 严陵待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木明瑟 栽秧 大字旁的字 横戈盘马 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源的词语有哪些 百巧千穷 担惊忍怕 兀字旁的字 缇彀 纡郁 包含铛的词语有哪些 人字头的字 柳昏花暝 艮字旁的字 马蹄表 母字旁的字 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皮弁素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