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0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03:51
赤松涧诗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松子排烟去。
英灵眇难测。
惟有清涧流。
潺湲终不息。
神丹在兹化。
云軿于此陟。
愿受金液方。
片言生羽翼。
渴就华池歌。
饥向朝霞食。
何时当来还。
延伫青岩侧。
松子的烟雾飘散而去,
神灵的踪迹难以探测。
只有清澈的涧水流淌,
潺潺的流水永不停息。
神丹在此化生,
云舸在此升起。
希望能得到金液的滋养,
片言片语便能生出翅膀。
渴望在华池边歌唱,
饥肠辘辘时向朝霞中觅食。
何时能再次归来呢?
愿在青岩旁静候。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倩,号仲翔,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古诗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思想深邃,情感真挚,是当时文人的代表。
创作背景:
《赤松涧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文化盛行。沈约通过这首诗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灵魂升华的渴望,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追求。
《赤松涧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美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松子排烟、清涧流动等意象,描绘了一个清幽恬静的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开篇以“松子排烟去”引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英灵眇难测”则突出人对神秘事物的敬畏与思索。诗中“惟有清涧流”、“潺湲终不息”则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呼唤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作品后半部分的“神丹在兹化”、“云軿于此陟”展现了道教思想,诗人在追求长生与超脱的过程中,渴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滋养。而“渴就华池歌”、“饥向朝霞食”则生动地描绘了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最后的“何时当来还”、“延伫青岩侧”表露了诗人对归属与安宁的期盼,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气韵悠长,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自然美,也反映了人文情怀,值得反复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追求精神的升华,表现出对超脱与安宁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松子排烟去”主要表达了什么?
“渴就华池歌”中的“华池”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得到什么滋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