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1:21
圣道济天下,鲰生讵办此。
聿受孔子戒,遂学孔子仕。
行义齐险夷,受任无远迩。
辙环不到秦,我行万里许。
未晓上征鞍,既昏犹未止。
出都阅旬余,计程乃方始。
愧彼锄田人,一生守桑梓。
中有沮与溺,应笑栖皇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与对农民的敬意。诗中提到,圣人的教导是为了造福天下,而我这样的普通人又怎能承担如此重任?我曾受到孔子的教诲,于是决心学习他的为官之道。在行义的路上,我无论路途多险都不畏惧。可惜,行至秦地却不得其门而入,漫长的旅途让我不得不继续前行。天色已晚,我仍在路上未曾停息。出城已十余天,算来才刚刚开始旅程。相比之下,我愧疚于那些耕田的农民,他们一生都守护着自己的家园。而我却在迷惘与困扰中,或许应该嘲笑那些志向高远却失去根基的人。
作者介绍:沈丙莹,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展现了对社会理想的关注和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
创作背景:这一时期,清代社会动荡,士人多向往仕途,然而现实却常常让他们失望。沈丙莹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途次见锄田者感赋》是一首饱含哲理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旅行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便以“圣道济天下”引入,显示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紧接着用“鲰生讵办此”自谦,表现出对自身平凡的认知。作者承认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面对险阻与艰难,内心充满挣扎。尤其是对比“愧彼锄田人”,令人在对比中感受到农民的真诚与踏实,与自己追求的浮华形成鲜明对照。整首诗在意象上由宏观的圣道转向微观的耕作,给予读者深思的空间,反映出对社会责任与个人价值的追问。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强调内心的挣扎与对平凡劳动者的尊重。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圣道”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锄田人”有何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