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6:30
乱后修文县,苍凉百感增。
儒冠变酋帅,官吏傍残僧。
人面瘦似鹄,鬼磷多无镫。
山城矧已堕,狼虎昼凭陵。
在动乱之后,修文县显得格外苍凉,百感交集。
曾经的儒生如今变成了酋长,官吏们则依附于残存的僧侣。
人们的面容瘦得像白鹤,鬼火般的磷光四处游荡,没有灯笼照明。
山城已经沦陷,白天狼虎出没,令人心惊胆战。
作者介绍:沈丙莹,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风格沉郁且富有感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战乱之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人们的苦痛。诗人通过描绘眼前的荒凉景象,表达对当时社会的悲哀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战乱后社会的苍凉和人们的苦难。诗的开头“乱后修文县,苍凉百感增”直接点出主题,描绘了战后萧条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忧伤。接下来,诗人用“儒冠变酋帅,官吏傍残僧”展现了知识分子地位的沦落和官吏的无能,反映了战乱对社会结构的摧毁。特别是“人面瘦似鹄”,用生动的比喻让人感受到人们因饥荒而消瘦的惨状,令人心痛。
诗的最后两句“山城矧已堕,狼虎昼凭陵”,更是将恐怖的气氛推向高潮,狼虎成群,白昼也无法驱散的恐惧感,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无序。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敏感与思考,带给读者强烈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战后社会的深切忧虑与对人们苦难的同情,揭示了动荡带来的悲惨现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儒冠”象征什么?
“人面瘦似鹄”中,鹄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案:1. D;2.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沈丙莹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同样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但其情感更倾向于对国家的忧虑,而沈丙莹则更突出个体的苦难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