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谒金门

《谒金门》

时间: 2025-04-30 05:44:47

诗句

三十矣。

弹指韶光能几。

梵课村妆从此始。

心期成逝水。

那少真珠百琲。

迟却红丝一系。

得婿今生应似子。

斯言犹在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44:47

原文展示:

三十矣。弹指韶光能几。梵课村妆从此始。心期成逝水。那少真珠百琲。迟却红丝一系。得婿今生应似子。斯言犹在耳。

白话文翻译:

三十岁了,人生的光阴转瞬即逝。自此开始,我在村庄中学习梵音,心中所期望的事情如同流水般逝去。那时我拥有的珠宝已然不多,迟迟未能把红丝系上。如今得到的丈夫,今生应当如儿子一般,耳边仍回响着那句话。

注释:

  • 三十矣:指三十岁了,感叹时光流逝。
  • 弹指韶光能几: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像弹指之间。
  • 梵课:佛教的经文,可能指诗人学习佛教文化。
  • 村妆:村庄的装扮,指生活的简朴。
  • 心期:心中所期望的事物。
  • 逝水:流逝的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 真珠百琲:珍贵的珠宝,这里可能象征青春或美好的事物。
  • 红丝一系:指婚姻或爱情的联系。
  • 得婿今生应似子:希望丈夫能像儿子那样亲近、关爱。
  • 斯言犹在耳:那句话仍在耳边回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观,清代诗人,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顾贞观三十岁时,正值人生的重要阶段,诗人面对青春的逝去和未来的迷茫,感慨良多,寄托了对理想人生的期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谒金门》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中通过“三十矣”开篇,直接引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唤起人们对自身年龄的思考。紧接着,诗人以“弹指韶光能几”描绘出时光如流水般的迅速,令人对生命的短暂感到无奈。

“梵课村妆从此始”,这句可见诗人对简单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简单的生活对比于内心的复杂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接下来的“心期成逝水”则进一步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心中期望的种种如流水般消逝,令人感到失落。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得婿今生应似子”的期许,表达了对未来伴侣的期待,希望他能如儿子般亲近、无私的爱。最后一句“斯言犹在耳”则为全诗增添了几分缅怀与思索,过去的期盼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十矣。 - 诗人感叹自己已到三十岁,暗示年龄的增长。
  2. 弹指韶光能几。 - 时间如指间沙般流逝,感慨岁月无情。
  3. 梵课村妆从此始。 - 进入一种简单的乡村生活,从此开始学习佛教文化。
  4. 心期成逝水。 - 心中所期望的理想如水般流逝,表现失落感。
  5. 那少真珠百琲。 - 青春的美好和珍贵的回忆少之又少。
  6. 迟却红丝一系。 - 婚姻的联系未能如愿。
  7. 得婿今生应似子。 - 希望未来的伴侣如儿子般亲密。
  8. 斯言犹在耳。 - 过去的期望仍在耳边回响,带着一丝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逝水”比喻时间流逝。
  • 对仗:诗中有不少对称的词句,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心期”、“得婿”等句式,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未来伴侣的期许。诗人通过对现实的反思,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韶光 - 代表青春和美好时光,象征着珍贵的生命。
  2. 逝水 - 代表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短暂。
  3. 真珠 - 象征青春的美好与珍贵。
  4. 红丝 - 代表婚姻与爱情的联系,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弹指韶光能几”,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爱情的渴望
  2. “得婿今生应似子”中“子”指代什么?

    • A. 朋友
    • B. 儿子
    • C. 自己
  3. 整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渴望
    •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时光和故乡的思念,但侧重于夜晚的孤独与思考。
  • 《春望》:描绘了对国家和家庭的思念,反映出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顾贞观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凉·青浦徐伯 贺新凉·题杭县黄龙洞僧汝望溪小照 贺新凉·愚园听南海劳泮撷弹琴,兼示田东生 贺新凉 贺新凉 其五 贺新凉 其四 贺新凉 其二 贺新凉 其一 贺新凉 其四 有赠 贺新凉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卝字旁的字 幾字旁的字 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须开头的成语 暴饮暴食 川字旁的字 仰借 弋字旁的字 犯颜极谏 瑶池女使 冲锋陷锐 娘儿们 壁上观 包含跃的词语有哪些 投鞭断流 嵬岸 清正廉洁 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