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甲辰春蒙恩召试时年六址

《甲辰春蒙恩召试时年六址》

时间: 2025-07-27 07:19:01

诗句

霜满颐间雪满簪,已甘萧散卧山林。

如何六十公孙子,尚作当年举子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7:19:01

诗词名称: 甲辰春蒙恩召试时年六址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霜满颐间雪满簪,已甘萧散卧山林。
如何六十公孙子,尚作当年举子心。

白话文翻译:

霜已经覆盖了我的面颊,雪也装点了我的发簪,我已经甘愿在山林中悠闲自得。为何年近六十的我,依旧怀有当年考生的心情呢?

注释:

  • 霜满颐间:霜满脸颊,形容岁月的痕迹。
  • 雪满簪:指雪花积在发簪上,象征寒冷的季节和年华的流逝。
  • 甘萧散:甘愿过着悠闲的生活。
  • 六十公孙子:指年近六十的人,公孙子在古代常指代长者。
  • 举子心:指年轻时渴望中举、考取功名的心态。

典故解析:

“公孙”在古代指代某些出身高贵的子弟,常用于强调身份的对比。此句可看作对年华流逝与人生理想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诗词艺术见长,作品多表现人生哲理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甲辰年春天,作者可能面临人生的转折,反思自己至今未能实现年轻时的理想,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释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描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首句“霜满颐间雪满簪”形象地描绘了岁月在外貌上的痕迹,暗示了作者的年纪已高。接着“已甘萧散卧山林”则表达了他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对名利的淡泊。最后以“如何六十公孙子,尚作当年举子心”一句,更是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尽管年近六十,但内心依旧保留着年轻时的理想与追求。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释然,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满颐间:岁月在脸上的痕迹,暗示了年纪的增长。
  • 雪满簪:同样反映了冬季的寒冷与自身的老去。
  • 已甘萧散:作者对悠闲生活的选择,放弃了追名逐利。
  • 如何六十公孙子:年纪的感慨,显示出对理想的执着。
  • 尚作当年举子心:尽管年岁已高,但内心仍然怀有年轻时的理想。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外在的衰老与内心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霜与雪象征时间的流逝,显示出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外在衰老与内心理想,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执着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传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岁月的无情和人的衰老。
  • :象征纯洁与严寒,反映作者内心的孤独。
  • 山林:象征归隐与宁静,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十公孙子”指的是: A. 年轻人
    B. 年近六十的人
    C. 中年人

  2.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选择淡泊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姜特立的诗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的感悟,但姜特立更注重内心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常识》
  • 《中国古代诗歌选》

相关查询

朝中措 瑞鹤仙(饯交代沈公雅台山寺作,继作朝中措) 水调歌头(秀州坐上作) 秦楼月 秦楼月(咏睡香) 点绛唇(题西隐) 点绛唇(瑞香) 转调踏莎行/踏莎行 路宜人生日 绛都春 别张子仪 满庭芳 道中忆钱塘旧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跷的词语有哪些 倍论 你争我夺 靣字旁的字 神道设教 立刀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襧显 撇撒 放停 一身两头 坚贞不屈 摆迷魂阵 巳字旁的字 随风转舵 包含掇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