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4:12
畏途谢排斥,造物遂初志。
彼虽快其私,我独佩嘉惠。
爱憎有回牙,恩怨或倒置。
得马岂君福,凿渠真我利。
向使老班行,兹事恐遂废。
三迳幸足乐,一瓢聊自寄。
兴来或歌呼,客至任醺醉。
以此终百年,何用一品贵。
犹胜白首归,流光忽西坠。
在畏惧和阻碍的道路上,我放下了自己的排斥,顺应造物的初衷。虽然他人满足于自己的私利,我却独自珍重美好的恩惠。对爱与憎的感受往往会反复无常,恩怨之间也可能颠倒。得到马匹难道就是君王的福气,开凿水渠才是真正为我自己谋利益。如果让我遵循老一辈的规范,这件事情恐怕会被我抛弃。三条小径足以让我享乐,一瓢水酒可以让我寄托情怀。兴致来了我可能会歌唱,客人来到我便任凭他醉酒。用这种方式度过百年,何必追求一品的高贵呢?比起白发苍苍地归去,更胜过那流光如逝的西坠。
姜特立,字之华,号孤云,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现实生活,常以个人感受和哲理思考为主题。其作品多反映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畏途》写作于特立的晚年,他在一生的旅途中经历了许多波折,面对世俗的排斥与个人的理想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在困境中坚持自我,享受简单的快乐。
《畏途》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反映了姜特立在经历了人生起伏后对于生存状态的思考。诗的开头以“畏途谢排斥”引入,表达了他在生活的艰辛与阻碍中放弃内心的排斥,顺应自然的初衷。接着,他以对比的手法,呈现出他与他人的不同心态,虽他人追逐私利,但他却珍视善良的恩惠,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
诗中“爱憎有回牙,恩怨或倒置”一句,深刻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幻无常,显示出姜特立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同时,诗人强调“得马岂君福,凿渠真我利”,体现了他对物质利益的淡泊,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满足与自我实现。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三迳幸足乐,一瓢聊自寄”,展现出一种洒脱与不羁的生活态度。他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而是享受生活中简单的乐趣。最后的“犹胜白首归,流光忽西坠”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明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姜特立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鼓励人们在艰难的道路上坚持自我,珍惜当下。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以及对内心真实感受的珍视。诗人通过对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自我、享受简单生活的哲学。
诗中提到的“畏途”指的是什么?
“得马岂君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何用一品贵”意思是:
姜特立《畏途》与苏轼《定风波》: 两首诗都体现了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前者更多强调在困境中保持自我,后者则强调在生活的风波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姜特立的语言更为直白,苏轼则运用更为丰富的自然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