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2:0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2:01:51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
作者:杨万里
乌银玉质金石声,
见火忽学爆竹鸣。
腷腷膞膞久不停,
白日坐上飞繁星。
不知何怒泄不平,不知何喜唧唧吟。
待渠自静勿与争,切莫借箸怒复生。
到渠缄口两耳热,铜鉼在旁却饶舌。
在这寂静的雪天,火把燃烧发出金石般的声音,
一见火焰就像学着放烟火一样。
火焰在锅中翻滚,鸣叫声不断,
白天坐在这火旁,就像夜空中飞舞的星星。
我不知道是什么愤怒在这里发泄,
也不知道是什么喜乐在这里吟唱。
等到它自己静下来,不要与它争吵,
切不可在用筷子时因怒气而再生火。
等到火焰闭口不言,两耳发热,
铜锣在旁却不停地响着。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展现了火焰与情绪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人内心的波动与自然现象的交织。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诗人,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作写于北宋时期,正值南宋初年,社会动荡不安,但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象依然令人心旷神怡。诗人在舟中观火,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思考。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诗中通过火焰的声音与形态,传达了愤怒与喜乐的复杂情感。开篇以“乌银玉质金石声”描绘火焰的色泽和声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接着,诗人将火焰的鸣叫与爆竹声相提并论,生动有趣,似乎在揭示生活中琐碎的情感与冲突。
后半部分,诗人更深入地探讨了情绪的起伏与控制,告诫自己在面对情绪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因怒气而让事情变得更糟。整体而言,诗作以火焰为媒介,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的人文关怀与审美追求。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与情感的思考,传达出即使在自然的喧嚣中,内心的平静与自我控制是多么重要。诗人通过火焰的声音和形态,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愤怒与喜悦,提醒读者要保持内心的宁静。
诗中“腷腷膞膞”形容什么?
A. 火焰的颜色
B. 火焰的声音
C. 火焰的温度
D. 火焰的形状
诗人告诫自己要如何面对情绪?
A. 大声争吵
B. 保持冷静
C. 随意发泄
D. 忽视情绪
诗中提到的“铜鉼”象征什么?
A. 情感的冷静
B. 外界的喧闹
C. 内心的平静
D. 自然的美好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雪晓舟中生火二首》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