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1:30
初如金粟一丝悬。渐似玉芝鲜。
风吹忽变芙蓉朵,喜心小,不作青烟。
春色泥人,殷勤并蒂,膏火莫相煎。
难明不必恨秋天。自有夜光妍。
泪珠滴滴成红豆,欲穿起寄与婵娟。
山路远长,因君报喜,泣尽复嫣然。
这首诗开头像一丝金色的粟米懸挂在枝头,渐渐地又似鲜嫩的玉芝。
风一吹,忽然变成了芙蓉花的模样,心中虽有些欢喜,却不愿意化作青烟飘散。
春天的泥人儿,热情地盛开着并蒂花,但别让烤火的火焰相煎相斗。
难以理解的事情不必怨恨秋天,夜里的光辉自会显得妍丽。
泪珠一滴一滴地变成红豆,想要穿过它们寄给那位嫦娥。
山路漫长,为了你传达喜讯,泪水流尽后再次露出笑颜。
作者介绍:屈大均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又有细腻之作,深受当时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一丛花 烛花》创作于屈大均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也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思念。
《一丛花 烛花》是一首描绘自然美与人情感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花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复杂和多样。开头的“金粟”与“玉芝”既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又暗含着生命的珍贵。随后的“芙蓉朵”则将这种生机与美丽进一步升华。诗中反复提及的“泪珠”和“红豆”,不仅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交替,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世界。
诗的后半部分,表现了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与祝福,山路的远长象征着爱情的距离与艰辛,但“因君报喜”又传达了希望与期待。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坚定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感,探讨了生命的变化、爱情的渴望与思念,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坚定信念。
诗词测试:
诗中“金粟”象征什么?
“泪珠滴滴成红豆”中的“红豆”象征着?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屈大均的《一丛花 烛花》更为细腻,注重对情感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加豪放,表达对人生的洒脱。两首诗在主题上都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表现形式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