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0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07:37
山公游何处,白马鸣翩翩。
檀栾十亩碧,五月浮寒烟。
留客听其间,风吹江海县。
出樽不见日,竹外空青天。
焚蜡助月出,酒光发金船。
狂客惜不去,醉翁舞回旋。
何必吹箫人,玉枝自婵娟。
归路借红烛,雨星低马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游玩的画面。诗人问山公去哪里游玩,听到白马在鸣叫。十亩的檀栾树在阳光下显得碧绿,五月的微风带着些许寒意。留客于此听风声,风从江海吹来。酒杯中倒出的酒光照亮了四周,却看不见日光,竹林外是一片空旷的青天。燃起蜡烛助月光照明,酒杯中的光辉如同金色的船只。狂热的客人们不愿离去,醉翁在此翩翩起舞。何必再请箫声来伴奏,玉枝自然显得婀娜多姿。归途上借着红烛,雨星低垂在马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推行新法,倡导变革,诗词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且结构严谨。
《同杜史君饮城南》创作于王安石任职期间,诗人常与友人游玩,借酒抒怀,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享受。
这首诗通过山水的自然景象和饮酒的欢乐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诗中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开头提到的“山公游何处”,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悠然自得的境界,仿佛可以看到山中游者的轻松与惬意。接着描述白马的鸣叫,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诗中通过“焚蜡助月出,酒光发金船”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温暖而愉悦的氛围,使人感受到酒与月的交融,友人间的欢聚。最后以“归路借红烛,雨星低马前”收尾,既表达了对归途的思考,也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诗既有自然之美,也有深厚的情感,是王安石在饮酒时对生活乐观态度的真实展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热情。诗人在醉酒中领悟到人生的美好,体现了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中“山公游何处”表达了什么意图? A. 询问自然景点 B. 表达对游玩的渴望 C. 描述山公的身份
诗中“酒光发金船”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酒的颜色 B. 酒光的闪耀 C. 酒的香味
“归路借红烛”暗示了什么? A. 归家的路上需要光明 B. 红烛是玩乐的工具 C. 归路上有雨星
与李白《将进酒》相比,王安石的《同杜史君饮城南》更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现出一种温婉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加豪放,描绘出一种对生活的强烈追求与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