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6:58
自古能全已不才,岂论骐骥与驽骀。放归自食情虽适,络首犹存亦可哀。
自古以来,能够做到自我完善的人并不多,何况是那些出色的骏马和劣马。虽然放归自己谋生的情形虽然合适,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些伤感的情绪存在。
“骐骥与驽骀”是用来比喻人才的高低,来源于古代对马的评价。骐骥是指优秀的马,而驽骀则是指普通或劣质的马,诗中用以反映人才能力的差异和生存的艰辛。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政治思想和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以诗词和散文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中,反映了他对自身才能和处境的思考,表达了对人才稀缺及生存困境的感慨。
王安石的《经局感言》展现了他对自身及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自古能全已不才”,言外之意是,能够完全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并不多,表现出一种对自身局限的自省和无奈。接着用“岂论骐骥与驽骀”来比喻人才的高低与生存状态,显示出对社会普遍现象的深刻洞察。放归自食的选择虽显得合适,但其中仍隐含着对过去荣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安,尤其是“络首犹存亦可哀”一句,体现了王安石对自身被束缚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悲凉的情绪。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意象深远,表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和诗人的矛盾心理:他既渴望自我实现,又感受到社会的无奈与困境。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尤为珍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的深刻反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对人才稀缺的感慨,以及对生活选择的无奈,折射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测试:
“自古能全已不才”意思是?
“骐骥与驽骀”指的是?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苏轼在题材上都关注自我价值与社会现实,王安石的诗多反映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而苏轼则更侧重于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两者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前者沉重而深刻,后者轻松而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