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经局感言

《经局感言》

时间: 2025-05-04 02:06:58

诗句

自古能全已不才,岂论骐骥与驽骀。

放归自食情虽适,络首犹存亦可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6:58

原文展示:

自古能全已不才,岂论骐骥与驽骀。放归自食情虽适,络首犹存亦可哀。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能够做到自我完善的人并不多,何况是那些出色的骏马和劣马。虽然放归自己谋生的情形虽然合适,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些伤感的情绪存在。

注释:

  • :指自我完善或自我成就。
  • 骐骥:指优秀的马,常用来比喻人才。
  • 驽骀:指劣马,意指平庸或才能不佳的人。
  • 放归:指回归自然,独立生活。
  • 络首:指带着锁链,形容被束缚的状态。
  • 可哀:可以感到悲哀。

典故解析:

“骐骥与驽骀”是用来比喻人才的高低,来源于古代对马的评价。骐骥是指优秀的马,而驽骀则是指普通或劣质的马,诗中用以反映人才能力的差异和生存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政治思想和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以诗词和散文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中,反映了他对自身才能和处境的思考,表达了对人才稀缺及生存困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经局感言》展现了他对自身及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自古能全已不才”,言外之意是,能够完全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并不多,表现出一种对自身局限的自省和无奈。接着用“岂论骐骥与驽骀”来比喻人才的高低与生存状态,显示出对社会普遍现象的深刻洞察。放归自食的选择虽显得合适,但其中仍隐含着对过去荣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安,尤其是“络首犹存亦可哀”一句,体现了王安石对自身被束缚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悲凉的情绪。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意象深远,表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和诗人的矛盾心理:他既渴望自我实现,又感受到社会的无奈与困境。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尤为珍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的深刻反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自古能全已不才”:古往今来,能够完全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少之又少,暗示诗人自谦。
    • “岂论骐骥与驽骀”:不论是优秀的骏马还是劣马,这里强调人的能力差异。
    • “放归自食情虽适”:选择了独立生活,虽然看似合适。
    • “络首犹存亦可哀”:即便如此,心中仍有不快与悲哀,隐含对现实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骐骥与驽骀”比喻不同的人才。
    • 对仗:诗中前后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对人才稀缺的感慨,以及对生活选择的无奈,折射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 骐骥:象征优秀人才,代表理想与追求。
  • 驽骀:象征平庸与无奈,代表现实与困境。
  • 放归:象征选择独立生活与自我谋生的勇气。
  • 络首:象征被束缚的状态,暗含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现状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自古能全已不才”意思是?

    • A. 许多人才能卓越
    • B. 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少
    • C. 只有骏马才有价值
  2. “骐骥与驽骀”指的是?

    • A. 不同种类的马
    • B. 人才的高低
    • C. 生活的选择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态度积极
    • B. 充满悲凉与无奈
    • C. 感到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李白的《将进酒》
  • 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苏轼在题材上都关注自我价值与社会现实,王安石的诗多反映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而苏轼则更侧重于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两者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前者沉重而深刻,后者轻松而富有哲理。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典文学精华》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桂花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送叶士龙归竹林精舍 席间次水村主人韵 十叠 封邑 和警斋侍郎二首 四和 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 挽陈常卿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饭糗茹草 即温听厉 古今 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褒采一介 廷寄 为臣 頁字旁的字 笑中有刀 缅然 包含明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不可摸捉 臼字旁的字 经世之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