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自用台字韵一首

《自用台字韵一首》

时间: 2025-04-30 16:59:10

诗句

脱了荷衣事将台,羁留又见岭梅开。

诗因癸水辰山作,讼自雷州电县来。

架上书从人借读,墙边竹是俸移栽。

小窗睡起无情味,闲听饥禽啄砌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9:10

原文展示

自用台字韵一首
作者:刘克庄

脱了荷衣事将台,
羁留又见岭梅开。
诗因癸水辰山作,
讼自雷州电县来。
架上书从人借读,
墙边竹是俸移栽。
小窗睡起无情味,
闲听饥禽啄砌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脱去荷衣,准备回到台上,
再次被羁留,看到山岭上的梅花绽放。
这首诗是因为癸水和辰山而作,
诉讼却是从雷州的电县传来的。
书架上的书是向别人借来的,
墙边的竹子是被移栽过来的。
在小窗旁睡醒,感到没有情趣,
闲来无事,只听饥饿的鸟儿啄食着石块上的苔藓。


注释

字词注释

  • 荷衣:指穿着荷叶做成的衣服,象征清凉、脱俗。
  • 羁留:被拘束、滞留。
  • 岭梅:山岭上的梅花,象征坚韧和希望。
  • 癸水辰山:指的是某种自然景象或特定地点。
  • :诉讼、争议。
  • 雷州电县:特定地名,可能与诗人生活经历有关。
  • :指薪俸,通常与职务有关。
  • 移栽:将植物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 无情味:形容没有情趣、无聊。
  • 饥禽:饥饿的鸟。
  • 啄砌苔:啄食石头上的苔藓。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岭梅”与“羁留”的意象,可以看到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个人处境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德铨,号雪堂,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元,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被羁留的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象的敏感与内心的孤独感。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寄托,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示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的对比。开头的“脱了荷衣事将台”暗示了诗人对过去轻松愉快生活的怀念,然而“羁留又见岭梅开”则展现了他被现实束缚的无奈。梅花的盛开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顽强,在困境中仍然可以看到美好的事物。

接下来的“诗因癸水辰山作”表明诗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诗歌的创作与自然景象密切相关,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而“讼自雷州电县来”则表明了社会现实的压力,诉讼的纠纷让人无奈,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

后半部分通过“架上书从人借读,墙边竹是俸移栽”反映了诗人生活的简陋与无奈,借书与移栽的意象,表现出他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最后两句“闲听饥禽啄砌苔”,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声响,传达出一种静谧的孤独感,显示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自然以及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由状态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现实的无情。
  • 第二句:梅花的开放象征着希望,尽管身处羁留,诗人仍能感受到自然的美。
  • 第三句:说明诗作的灵感来源于自然,体现出诗人与环境的共鸣。
  • 第四句:诉讼的来源揭示了诗人面临的社会压力,对比了自然的宁静与社会的纷争。
  • 第五、六句:表现了诗人简陋的生活状态,缺乏对知识的拥有感。
  • 最后两句:通过自然的声音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反思,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架上书从人借读,墙边竹是俸移栽”,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岭梅”、“饥禽”,利用自然元素来表达情感,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衣:象征着清凉与脱俗,代表诗人对自由与轻松的向往。
  • 岭梅:象征坚韧与希望,在困境中仍然能够绽放。
  • :代表知识的渴求,反映出诗人对文化的向往。
  • :象征坚韧与高洁,强调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 饥禽:象征孤独与无奈,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荷衣”象征什么?
    A. 温暖
    B. 清凉与脱俗
    C. 繁华

  2. “羁留又见岭梅开”中“岭梅”象征什么?
    A. 绝望
    B. 希望与生命
    C. 平淡

  3. 诗人在生活中感到什么?
    A. 欢喜
    B. 无奈与孤独
    C. 忧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社会的思考。
  • 《登高》(王之涣):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的比较:两首诗均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孤独,但前者更为直白,后者则通过自然意象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张景纯知邵武军 叶大卿挽词三首 玉楼春 同次道游相国寺买得翠玉罂一枚 红梅 闵冢 新安钱学士以近诗一轴见贶辄成短言用叙单悃 答中道小疾见寄 送张叔展北归 和永叔琅琊山六咏其一归云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鳥字旁的字 囹圄生草 敬业 缧绁 招权纳赇 苦心焦思 割席 殚开头的成语 鹰扬虎噬 行字旁的字 婉词 饰词矫情 包含卜的词语有哪些 王字旁的字 骄儿 爻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