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自警

《自警》

时间: 2025-05-03 19:37:44

诗句

司马赋中聊讽一,伯鱼诗外又闻三。

空馀物表陵云气,不向师前立雪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7:44

原文展示:

自警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司马赋中聊讽一,
伯鱼诗外又闻三。
空馀物表陵云气,
不向师前立雪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我在《司马相如》的赋中随意地讽刺过一次,在《伯鱼》的诗外又听到过三次。空有那表面上的名声,像云气般飘渺,不向老师面前显摆自己。

注释:

  • 司马:指司马相如,西汉著名的辞赋家。
  • 伯鱼:指屈原,字平,号离骚,楚国的伟大诗人。
  • 物表:指外在的名声或表面现象。
  • 陵云气:形容名声虚浮,像云一样高远飘散。
  • 师前:指在老师面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湛之,宋代诗人,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时常反映人生态度和道德自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思考时期。刘克庄以自警自省为主旨,强调内心道德的修养而非外在的虚名。

诗歌鉴赏:

《自警》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刘克庄在诗中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自身的警醒和对名声的反思。诗的第一句提到“司马赋中聊讽一”,这显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学的熟悉并用其作为自警的工具。他通过“讽刺”来警示自己,说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接着,第二句提到“伯鱼诗外又闻三”,表明他对屈原作品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诗歌传递的力量。诗人并不是一味追求外在的名声,而是关注内心的修养与真实的自我。第三句“空馀物表陵云气”,通过“空馀”二字,表达了对名声虚浮的深刻认识,暗示名声的无实质性,正如云气般虚幻。

最后一句“不向师前立雪参”,则是强调在老师面前要谦逊,不应炫耀自己的成就。这种自警自省的态度,体现了宋代士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司马赋中聊讽一:诗人通过引用司马相如的赋中的讽刺,表明自己在文学上也有一定的深度。
  • 伯鱼诗外又闻三:表明对屈原的诗作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强调诗歌的力量。
  • 空馀物表陵云气:对名声的看法,认为其表面光鲜,其实虚无。
  • 不向师前立雪参:强调在老师面前要自谦,避免过于张扬自己的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名声比作“云气”,形象地表达了名声的虚幻。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自警自省,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反对过于追求外在名声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气:象征虚无、飘渺的名声。
  • 雪参:象征清白、高洁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司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司马光
    B. 司马相如
    C. 司马懿
    D. 司马迁

  2. 诗中提到的“伯鱼”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别称?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陶渊明

  3. 诗中“空馀物表陵云气”表达了对什么的看法?
    A. 友情
    B. 名声
    C. 财富
    D. 权力

答案:

  1. B. 司马相如
  2. A. 屈原
  3. B. 名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离骚》 屈原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自警》与屈原的《离骚》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关注个人内心的修养与社会责任。刘克庄借助历史典故进行自省,屈原则通过抒情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 送独孤判官赴岭 石梁湖有寄(一作怀陆兼) 和袁郎中破贼后军行过剡中山水谨上太尉(即李光弼) 送处士归州因寄林山人 送李七之莋水谒张相公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陪元侍御游支硎山寺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春镜 陪王明府泛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眼嵌缩腮 低银 水字旁的字 趾踵相接 不辨菽麦 嘘枯吹生 退赃 委委屈屈 篆籀 乙字旁的字 职贡 几字旁的字 一言为定 車字旁的字 包含票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