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2:53
写尽双双人字。谁寄。明岁雁门回,教衔织锦到龙堆。来么来。来么来。
这首诗写尽了双双的情意。谁来寄送这份思念呢?明年雁门再回时,能否将这件织锦送到龙堆?你会来吗?你到底会来吗?
“雁门”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于代指离别与重逢的地方。雁是候鸟,象征着迁徙,常被用来比喻思念之情。织锦则是古代的美好象征,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诗人,生平多有游历,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屈大均游历期间,表达了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诗人以“写尽双双人字”开篇,直接点出了情感的焦点——爱情或友情的思念。接下来的“谁寄”则引出一种期待与不安,似乎在询问有没有人能将这份情感传递给远方的人。通过“明岁雁门回”,诗人不仅在回望过去的相聚时光,更是在期盼未来的重逢。“教衔织锦到龙堆”,把织锦作为寄托,既象征着美好的情感,也表现了对亲密关系的珍视。最后反复的“来么来”,更是将期待的情感推向高潮,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焦虑。
整首诗的节奏轻快而富有韵律,情感真挚,令人感同身受。诗人在简短的篇幅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期待,体现了人们在离别后的情感纽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雁门”象征什么?
“衔织锦”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反复出现的“来么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屈大均的《荷叶杯 雁二首 其二》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但屈大均的作品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寄托,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