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1:01
《荷叶杯》
刘嗣绾 〔清代〕
帘卷夕阳楼上,凝望。点点是归舟,分明秋字上心头。那许不成愁。说甚丹枫乌桕,消瘦。不似旧江干,晚鸦声苦雁声酸。一派做荒寒。
夕阳西下,帘子卷起,我站在楼上凝神远望。远处点点归舟,心中分明涌现出秋字的忧愁,怎能不让人感到愁苦。说起那丹枫和乌桕,已然消瘦,不似往昔江畔的景象。傍晚的乌鸦叫声苦涩,雁声也显得酸楚,整片景象显得荒凉而寒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嗣绾,清代诗人,生于1735年,卒于1821年。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传达内心情感。刘嗣绾的作品多关注生活、自然及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个性与时代特色。
创作背景: 《荷叶杯》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反映出当时社会人们的内心感受与情绪,尤其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荷叶杯》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怀与内心的忧愁。开篇“帘卷夕阳楼上,凝望”就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夕阳的余晖与诗人的凝视相映成趣,形成了一种既静谧又充满情感的画面。接着,“点点是归舟,分明秋字上心头”,通过归舟的意象,延展出思乡与愁苦的主题,仿佛在诉说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提及的“丹枫乌桕”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随着季节的变化,枫叶的红艳与乌桕的落寞,引发了诗人的深思。他对比“旧江干”的景象,暗示过去的美好与现今的荒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与惆怅。
整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致描绘,也有对人心的深刻洞察。最后一句“一派做荒寒”,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突显了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感慨。通过浓厚的秋意,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深刻地反映了人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孤独与愁苦的情感。秋天不仅是自然的季节变化,也是人生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画面,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中的生存状态与内心世界。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丹枫乌桕”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繁荣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热烈
D. 冬天的寒冷
诗人的心情在整首诗中是:
A. 快乐
B. 愤怒
C. 忧愁
D. 平静
“一派做荒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愤怒
D. 高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刘嗣绾更关注于自然的变化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月光的感慨与孤独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