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见山寺廉真上人

《赠见山寺廉真上人》

时间: 2025-04-27 05:47:35

诗句

青山长对习跏趺,昼掩禅关一事无。

衲毳卷云悬破榻,药苗添火炼寒炉。

苔深石罅穿浮蚁,水阔亭阴睡野凫。

时倚栏杆吹竹笛,数声杨柳落南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47:35

原文展示:

赠见山寺廉真上人
青山长对习跏趺,
昼掩禅关一事无。
衲毳卷云悬破榻,
药苗添火炼寒炉。
苔深石罅穿浮蚁,
水阔亭阴睡野凫。
时倚栏杆吹竹笛,
数声杨柳落南湖。

白话文翻译:

青山常伴我修习坐禅,
白天关上禅门,心中无事。
僧衣卷起云烟,悬挂在破旧的床榻上,
药草在火中煅炼,温暖着寒冷的炉子。
苔藓深厚,石缝里爬行着浮蚁,
水面开阔,亭子的阴影下睡着野鸭。
时常倚着栏杆吹奏竹笛,
几声笛音随风飘落在南湖的杨柳间。

注释:

  • 跏趺:指坐禅的姿势,双腿交叉而坐。
  • 昼掩禅关:白天关闭禅房的门。
  • 衲毳:僧人的衣服,材质为粗布或毛料。
  • 药苗:指用于炼制佛教所需的药草。
  • 浮蚁:水面上漂浮的小虫子。
  • 亭阴:亭子的阴影。
  • 野凫:野鸭。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禅关”和“习跏趺”体现了佛教禅宗的修行方式,强调静坐与内心的平和。与“药苗”、“寒炉”相关,暗示修行的艰辛与孤寂,药草的煅炼象征着心灵的锤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聂节亨,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入佛教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与僧人交流时,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内心静谧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山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禅宗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青山寺的宁静与朴素,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首句“青山长对习跏趺”以自然景观引入,青山与修行者的对立与共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坚持。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如“衲毳卷云悬破榻”,展现了僧院生活的简朴与自然。

诗中通过“药苗添火炼寒炉”生动地表达了修行者在艰辛中追求精神升华的意图,药草的熬炼象征着心灵的磨砺。后半部分描绘了自然的宁静,“苔深石罅穿浮蚁,水阔亭阴睡野凫”,将自然的生动与禅意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一句“时倚栏杆吹竹笛”则是对生活的悠然自得,笛声与杨柳相伴,传递出一种淡然与自在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山长对习跏趺”:青山陪伴我修习坐禅,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昼掩禅关一事无”:白天关上禅房,心中无所事事,表现出禅者的淡泊。
    • “衲毳卷云悬破榻”:僧衣如云卷,悬挂在破旧床榻上,显现出简朴的生活场景。
    • “药苗添火炼寒炉”:药草在火中煅炼,象征着修行的辛苦与追求。
    • “苔深石罅穿浮蚁”:苔藓深厚,石缝中的小虫,表现出自然的细腻与生动。
    • “水阔亭阴睡野凫”:宽阔的水面,亭子下的野鸭,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意境。
    • “时倚栏杆吹竹笛”:偶尔倚着栏杆吹奏竹笛,展现出轻松与闲适的生活态度。
    • “数声杨柳落南湖”:几声竹笛音随风飘向南湖的杨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山长对”和“昼掩禅关”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僧衣比作卷云,形象生动。
    • 象征:药草的煅炼象征着内心的修行与升华。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禅宗修行的理解,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永恒与宁静,代表着诗人内心的修行状态。
  • 禅关:禅门,象征着精神的闭锁与内心的宁静。
  • 衲毳:僧服,代表着修行者的身份和生活的简朴。
  • 药苗: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辛苦与成长。
  • 亭阴:代表着自然的庇护与安宁。
  • 竹笛:象征着诗人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聂节亨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跏趺”指的是什么?

    • A. 行走
    • B. 坐禅
    • C. 读书
    • D. 休息
  3. 诗句“药苗添火炼寒炉”中,药苗的作用是什么?

    • A. 装饰
    • B. 烹饪
    • C. 修行
    • D. 睡眠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题西林壁》 - 惠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赠见山寺廉真上人》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强调了对禅宗修行的理解与体验。
  • 《题西林壁》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赠见山寺廉真上人》的主题相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禅文化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送潘文叔恭叔二首 海棠坞 过上村庵二首 其二 花屏 三月十七日以檄出行赈贷旬日而复反自州门至老竹自老竹至鹅口复回老竹由乾溪上入浦口汎舟以归得诗十首 其八 代书示逸二首 其一 寄汤司谏 次韵斯远晚步见怀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昨日过仲威不值作诗来谢因次其韵并呈明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包含怡的成语 世道日衰 豕讹 隹字旁的字 棠树政 禾字旁的字 上求材,臣残木 谦题 力字旁的字 佣中佼佼 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白字旁的字 昌符 瓜字旁的字 冰壸秋月 凝瞩不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