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永庆院一览亭

《题永庆院一览亭》

时间: 2025-04-27 09:41:18

诗句

插迥飞檐耸,淩虚叠砌危。

四天栏下揖,万象掌中窥。

目力不到处,云容无尽时。

尘尘皆胜事,凭槛几人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1:18

原文展示:

题永庆院一览亭
作者: 丁注 〔宋代〕

插迥飞檐耸,淩虚叠砌危。
四天栏下揖,万象掌中窥。
目力不到处,云容无尽时。
尘尘皆胜事,凭槛几人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的亭子,亭子的飞檐插入天空,层层叠叠的台阶显得十分危峻。站在四方栏杆下,像在拱手礼拜,万象都在我的手中展现。眼力所及不到的地方,云彩的形态似乎是没有尽头的。世间的琐事纷纷扰扰,能在栏杆前静心思考的人又有几个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插迥:高耸,直插云霄。
  • 飞檐:屋檐向上翘起。
  • 凌虚:高高在上,仿佛飘浮在空中。
  • 叠砌:层层叠加的台阶。
  • 四天栏:四方的栏杆。
  • :拱手礼,表示敬意。
  • 万象:指世间万物。
  • 目力不到处:视线所及不到的地方。
  • 云容:云彩的形态。
  • 尘尘皆胜事:世间琐事纷纷扰扰。
  • 凭槛:倚靠栏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万象”与“云容”暗示了宇宙的广阔和变化,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对世事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注,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永庆院的一座高亭上,诗人通过描述亭子的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丁注的《题永庆院一览亭》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亭子高耸与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心境。诗的开头两句以“插迥飞檐耸,凌虚叠砌危”入手,形象地描绘了亭子的高耸和不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随着视线的延展,诗人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自然,展现出一种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接下来的“目力不到处,云容无尽时”则引入了哲学思考,意指人们的视野有限,无法穷尽自然的无边无际。诗人在此转向对世间琐事的反思,提到“尘尘皆胜事”,表现出一种对尘世纷扰的超然与淡泊。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蕴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插迥飞檐耸,凌虚叠砌危: 描绘亭子高耸的形态,给人一种直插云霄的感觉。

  2. 四天栏下揖,万象掌中窥: 站在四方栏杆前,似乎可以俯瞰万千景象,显示出一种掌控全局的感觉。

  3. 目力不到处,云容无尽时: 自然的广袤和无尽,人在其中显得渺小,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

  4. 尘尘皆胜事,凭槛几人知: 反映出对世俗琐事的无奈和淡漠,诗人自问有多少人能理解这种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亭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以高耸的形象比喻人心的高远。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然与超脱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檐:象征着高远与理想。
  • 栏杆:代表人与自然的界限。
  • 云彩:象征着无边无际的自由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檐”指的是什么?

    • A. 屋檐
    • B. 柱子
    • C. 墙壁
  2. “目力不到处,云容无尽时”中的“云容”指的是什么?

    • A. 云的形态
    • B. 云的颜色
    • C. 云的数量
  3. 诗人对世间的态度是?

    • A. 热衷
    • B. 淡漠
    • C. 忧虑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较,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丁注的诗更注重哲学思考,而王维则倾向于表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格律与修辞》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大风雨夜作 盘豆驿 洛阳 关山 宿射树坪 雪山院 煮茗台 游南山 雪山院 熙熙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乡往之 崩感 立字旁的字 闳览博物 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麋粥 丶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羞羞答答 目怔口呆 酉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呵卫 半真半假 小布 寸长尺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