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1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6:26
潭州诗二首
作者: 谭申〔宋代〕
湘南湘北水悠悠,
佳处中间冠十州。
楚客离骚收不尽,
唐人题跋尚分流。
我来江上重寻日,
景入诗中为点头。
这首诗描绘了湘南和湘北的水流绵延不绝,优美的风景在十个州之间相互辉映。楚国的诗人虽有《离骚》的深厚情感,却仍难以写尽这里的美好;而唐代的诗人们所留下的题跋也只是略有分别。我来到这条江边,重新寻觅阳光,风景融入我的诗中,仿佛对我点头致意。
谭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体现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风格清新,语言优美。
本诗创作于湘江之畔,诗人在游历湘南湘北时,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灵秀之美,受到了自然景色的启发,寄情于诗,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以湘南湘北的水为引子,通过描绘水流的悠长与美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意境。诗人在开篇用“水悠悠”来形容这片水域的绵延不绝,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着提到“佳处中间冠十州”,说明湘江的美不胜收,是十个州中最为璀璨的地方。接下来的“楚客离骚收不尽”,不仅提及了古代楚国的文学成就,也暗示了这种山水之美的无尽性。最后两句,诗人主动走向江边,试图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似乎在与这片土地对话,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文化之间寻求和谐共生的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湘江的水和周围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哪个国家的作品?
A. 魏国
B. 楚国
C. 唐国
D. 汉国
“佳处中间冠十州”中的“冠”意为?
A. 冠冕
B. 领先
C. 统治
D. 佩戴
诗人重寻日的目的是什么?
A. 寻找财富
B. 寻求灵感
C. 旅游度假
D. 逃避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