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4:29
世态欹危转觉难,
年来宜我面西山。
高情不出窗几内,
至乐亦非文字间。
愿得好风常款款,
不妨流水自潺潺。
个中有味谁同享,
俗子卑陬莫强攀。
人世的状况渐渐倾斜,令人感到难以承受,
这些年来我只愿面对西山。
高尚的情操并不在窗几之内,
极致的快乐也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
希望能有和风常常轻轻吹拂,
流水潺潺,也不妨碍我内心的宁静。
其中的滋味,谁能与我共享?
俗人卑微,不要强行攀附于我。
郑刚中,字子美,号天涯,宋代诗人,盛行于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哲理,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纷争不断,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世态的观察与感慨,渴望能逃离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义荣见示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是郑刚中对自己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的体现。诗歌开篇以世态的变迁引入,表达了对社会不安定状态的惆怅与无奈。接着,诗人将自己的向往与理想寄托于西山,表现了他渴望隐居于自然、远离世俗的愿望。
“高情不出窗几内”一句,说明高尚的情操并不局限于物质环境,而是内心的追求与向往。诗人强调快乐的真正来源不在于文字或外在的享受,而是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融入。“愿得好风常款款,不妨流水自潺潺”,则展现了一种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生活细节的珍视,强调了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两句“个中有味谁同享,俗子卑陬莫强攀”,则表达出一种孤独感与自我保护,诗人意识到真正的乐趣与体验是难以与他人分享的,普通人不应试图强行接近这样的境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自然意象的结合,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理思考,体现了郑刚中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世态欹危”,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高情不出窗几内”中的“高情”指的是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郑刚中的隐逸思想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王维在诗中以更为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宁静,而郑刚中则通过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两者相互映衬,共同反映了诗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