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9:57
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
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
长路迂以远,关山杂豺虎。
天荒虎不饥,旰人饲岩阻。
豺狼白昼出,诸村乱击鼓。
嗟予皮发焦,骨断折腰膂。
见人目先瞪,得食咽反吐。
不堪充虎饿,虎亦弃不取。
道旁见遗婴,怜拾置担釜。
卖尽自家儿,反为他人抚。
路妇有同伴,怜而与之乳。
咽咽怀中声,咿咿口中语。
似欲呼爷娘,言笑令人楚。
千里山海关,万里辽阳戍。
严城啮夜星,村镫照秋浒。
长桥浮水面,风号浪偏怒。
欲渡不敢撄,桥滑足无屦。
前牵复后曳,一跌不复举。
过桥歇古庙,聒耳闻乡语。
妇人叙亲姻,男儿说门户。
欢言夜不眠,似欲忘愁苦。
未明复起行,霞光影踽踽。
边墙渐以南,黄沙浩无宇。
或云薛白衣,征辽从此去。
或云隋炀皇,高丽拜雄武。
初到若夙经,艰辛更谈古。
幸遇新主人,区脱与眠处。
长犁开古迹,春田耕细雨。
字牧马牛羊,斜阳谷量数。
身安心转悲,天南渺何许。
万事不可言,临风泪如注。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9:57
逃荒行
作者: 郑燮 〔清代〕
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
长路迂以远,关山杂豺虎。天荒虎不饥,旰人饲岩阻。
豺狼白昼出,诸村乱击鼓。嗟予皮发焦,骨断折腰膂。
见人目先瞪,得食咽反吐。不堪充虎饿,虎亦弃不取。
道旁见遗婴,怜拾置担釜。卖尽自家儿,反为他人抚。
路妇有同伴,怜而与之乳。咽咽怀中声,咿咿口中语。
似欲呼爷娘,言笑令人楚。千里山海关,万里辽阳戍。
严城啮夜星,村镫照秋浒。长桥浮水面,风号浪偏怒。
欲渡不敢撄,桥滑足无屦。前牵复后曳,一跌不复举。
过桥歇古庙,聒耳闻乡语。妇人叙亲姻,男儿说门户。
欢言夜不眠,似欲忘愁苦。未明复起行,霞光影踽踽。
边墙渐以南,黄沙浩无宇。或云薛白衣,征辽从此去。
或云隋炀皇,高丽拜雄武。初到若夙经,艰辛更谈古。
幸遇新主人,区脱与眠处。长犁开古迹,春田耕细雨。
字牧马牛羊,斜阳谷量数。身安心转悲,天南渺何许。
万事不可言,临风泪如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逃难者的艰辛旅程。他为了生存而卖掉自己的孩子和妻子,最终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在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危险,甚至豺狼虎豹都在伺机而动。他感叹自己身体的疲惫,看到别人也在忍受着相似的痛苦。诗中提到他在路边看到丢弃的婴儿,心中怜惜,拾起后又为他人抚养。他与其他逃难的妇女相依为命,分享着彼此的悲伤与希望。最后,他希望能找到一个新的主人,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安身立命。然而,虽然遇到了一些好心的人,他的心中仍然充满忧伤,眼泪止不住地流下。
作者介绍: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民众逃荒的年代。诗人在经历了社会的动荡与困苦后,表达了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
《逃荒行》是一首充满悲怆的叙事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逃难者的艰辛与无奈。诗中不仅有对人性深刻的思考,还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郑燮通过对逃难者生活的真实刻画,展现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尤其是对家庭的撕裂与破碎。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重而悲凉,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展示了人在绝境中的挣扎与无助。生与死的抉择、家庭的破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温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中反复出现的“卖”、“逃”字,折射出人们在生存面前的无奈与悲哀。
此外,郑燮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豺狼”、“虎”、“桥”等,象征着逃难路上的危险与艰难。诗歌的结尾,尽管有新的开始,但内心的悲伤依然无法消除,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令人感触颇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十日卖一儿”意指什么?
A. 十天卖掉一个儿子
B. 十天卖掉一个女人
C. 十天卖掉一个朋友
诗中提到的“豺狼”象征什么?
A. 友善的邻居
B. 逃难者的同伴
C. 逃难路上的危险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轻松愉快
B. 沉重悲凉
C. 平淡无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