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4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9:22
作者: 龚自珍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
欲与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
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只适合做书法的奴仆,更何况唐代的碑刻有八百通。
我想要与这铭文分开获得逸趣,北朝的书法相比之下还不如郑文公(郑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王羲之和王献之作为书法的代表,常被后人所推崇,然而在诗中作者将其形象降为“奴仆”,反映了对当时书法地位的反思与批判。唐碑的八百通则象征着唐代书法艺术的丰盛与成熟。北朝的书法艺术在诗中被相对贬低,显示出作者对书法艺术发展的思考。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号秋爽,清末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达个人的理想与对社会的批判。
创作背景:
《已亥杂诗》创作于1846年,正值清朝衰落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龚自珍通过诗歌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传达出强烈的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首诗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展现了龚自珍对书法艺术的深刻思考与批判。开头以“二王只合为奴仆”直接指出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地位,显示出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接着提到唐碑的“八百通”,不仅是对唐代书法成就的肯定,也暗示了后来的书法艺术相较于唐代的平庸与局限。最后一句“北朝差许郑文公”,则进一步表明了作者对书法发展的不满,认为北朝的书法艺术甚至不如郑玄。整首诗在对比中传达出一种沧桑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艺术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书法艺术发展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历史与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批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二王”指的是哪两位书法家?
A. 王羲之和王献之
B. 王维和王勃
C. 王安石和王阳明
答案: A
诗中提到的“唐碑”有多少通?
A. 五百
B. 八百
C. 一千
答案: B
龚自珍对北朝书法的看法是?
A. 赞美
B. 贬低
C. 中立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与李白的《将进酒》都体现了对历史和个人理想的反思。李白通过豪放的饮酒作乐表达对人生的态度,而龚自珍则以书法艺术的批判展现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推荐书目:
这种结构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已亥杂诗(其二百三十)》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