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5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0:34
作者: 龚自珍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西墙枯树态纵横,
奇古全凭一臂撑。
烈士暮年宜学道,
江关词赋笑兰成。
西墙上的枯树呈现出纵横交错的姿态,这奇特的形象全靠一只手来支撑。身为烈士,在暮年时应该学习道理,江边的词赋也在嘲笑兰亭的成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兰亭”出自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古代文人雅集的象征,诗中用以讽刺那些表面的成就,反映出诗人对文人风气的看法。
作者介绍:
龚自珍,字璱,号熙园,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政治家。他在诗歌创作上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而闻名,常常表现出对社会时局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变革时期。龚自珍通过这首诗表达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以及对文人价值与理想的探讨。
《已亥杂诗 221》以特殊的意象和情感深刻地反映了龚自珍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西墙上的枯树,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喻了诗人对衰老和生命无常的感慨。纵横交错的树干形态,仿佛是岁月的痕迹,支撑着的是一只手臂,表现出对生命的无奈与坚持。
接下来的“烈士暮年宜学道”,则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作为烈士,晚年时应当追求更高的道理,以此来超越世俗的成就。这里,龚自珍呼唤的是一种内在的修行和智慧的追求,与外在的荣耀形成对比,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江关词赋笑兰成”,以江边的词赋嘲笑兰亭的成就,反映出对当时文人风气的讽刺。诗人对文人之间的互相攀比和表面成就的不屑一顾,表现出他对真正才华和智慧的渴望。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力量,情感深邃,展现了龚自珍作为一个文人对历史、生命与社会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内在智慧的追求,揭示了文人社会的虚伪与表面的成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西墙枯树”象征什么?
“烈士暮年宜学道”表达了什么思想?
“江关词赋笑兰成”中,诗人对兰亭的成就持什么态度?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与杜甫的《登高》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然而,龚自珍更侧重于内在的修养,而杜甫则表现出对社会动荡的关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人生的哲理,却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