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0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5:56
秋夜诗二首 其二
作者: 鲍照 〔南北朝〕
遁迹避纷喧,货农栖寂寞。
荒径驰野鼠,空庭聚山雀。
既远人世欢,还赖泉卉乐。
折柳樊场圃,负绠汲潭壑。
霁旦见云峰,风夜闻海鹤。
江介早寒来,白露先秋落。
麻垄方结叶,瓜田已扫箨。
倾晖忽西下,回景思华幕。
攀萝席中轩,临觞不能酌。
终古自多恨,幽悲共沦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夜的感受与思考。诗人选择隐退,远离喧嚣,过着孤寂的生活。荒凉的小路上野鼠奔跑,空旷的庭院里山雀聚集。远离世俗的欢愉,诗人依靠泉水和花草来寻找快乐。折柳于园中,挑水而归。清晨时分,云峰显现,夜晚风中传来海鹤的鸣叫。江水开始寒冷,白露已然降临,麻地刚刚结出新叶,瓜田也已收获完毕。夕阳西下,余晖映照,令人思绪万千。虽然身处高轩之中,却因酒杯在手而无法饮酒。自古以来,恨与悲伤总是相伴而生。
鲍照(约496年-约540年),字明远,号青溪,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出身于南朝齐。鲍照以其深情的诗作和清丽的文风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
《秋夜诗二首》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选择隐退的生活,反映出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以及对安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在意境上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世纷扰的厌倦。开篇便以“遁迹避纷喧”点出主题,诗人选择逃避世俗的喧闹,宁愿孤独地生活在宁静的自然中。诗中的意象如“荒径”、“野鼠”、“山雀”等,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的寂静与冷清。
诗的中段,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云峰”和夜晚的“海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显示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观察到了“江介早寒来,白露先秋落”,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最后几句,诗人感慨“终古自多恨,幽悲共沦铄”,不仅是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也是对历史长河中悲剧命运的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表现出对世俗的逃避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自由的情感基调。
诗人选择隐退的原因是什么?
A. 避免喧闹
B. 追求名利
C. 生活安逸
诗中提到的“白露”象征着什么?
A. 冬天的到来
B. 秋天的开始
C. 春天的生机
诗中“攀萝席中轩”的意思是?
A. 在高处饮酒
B. 在自然中休息
C. 参加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