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伏龙寺壁

《题伏龙寺壁》

时间: 2025-04-26 20:27:31

诗句

少日忆曾到,归途得小留。

回还山寺古,萧瑟柿林秋。

道路情无那,琴书可细求。

从来士穷达,分付水悠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7:31

原文展示:

题伏龙寺壁 少日忆曾到,归途得小留。 回还山寺古,萧瑟柿林秋。 道路情无那,琴书可细求。 从来士穷达,分付水悠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年少时曾记得来过这里,归途中得以短暂停留。回望那古老的山寺,柿林在秋风中显得萧瑟。旅途中的情感无法言说,琴书中的学问却可以细细探求。自古以来士人的命运,就像悠悠的流水一样无法掌控。

注释:

字词注释:

  • 少日:年少时。
  • 无那:无奈,无法言说。
  • 分付:交付,这里指命运的安排。

典故解析:

  • 无具体典故,但“分付水悠悠”可能暗喻命运如流水般不可捉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年-1180年),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栻在归途中经过伏龙寺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伏龙寺的回忆和对旅途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回还山寺古,萧瑟柿林秋”描绘了一幅古老山寺和萧瑟秋林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沧桑和寂寥的氛围。后两句“道路情无那,琴书可细求”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情感的无奈和对学问的追求,体现了士人在面对命运时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日忆曾到”:回忆年少时曾到过这里。
  2. “归途得小留”:在归途中得以短暂停留。
  3. “回还山寺古”:回望那古老的山寺。
  4. “萧瑟柿林秋”:柿林在秋风中显得萧瑟。
  5. “道路情无那”:旅途中的情感无法言说。
  6. “琴书可细求”:琴书中的学问却可以细细探求。
  7. “从来士穷达”:自古以来士人的命运。
  8. “分付水悠悠”:就像悠悠的流水一样无法掌控。

修辞手法:

  • 比喻:“分付水悠悠”比喻命运如流水般不可捉摸。
  • 对仗:“回还山寺古,萧瑟柿林秋”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回忆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士人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奈和对学问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寺:古老的山寺,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柿林:萧瑟的柿林,象征着秋天的寂寥。
  • 水悠悠:悠悠的流水,象征着命运的不可捉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分付水悠悠”中的“分付”是什么意思? A. 分配 B. 交付 C. 分享 D. 分担
  2. 诗中“回还山寺古”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山寺 B. 古老的山寺 C. 热闹的山寺 D. 现代的山寺
  3. 诗中“道路情无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 吕祖谦的《秋日偶成》:通过秋日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栻的《题伏龙寺壁》与朱熹的《观书有感》都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张栻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及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别刘大校书 又送族侄式颜 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 酬李少府 九曲词三首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 送兵到蓟北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陈希烈) 杂曲歌辞 其二 杂曲歌辞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刺慝 寸字旁的字 献酒 合煞 顶冠束带 十不得一 口字旁的字 临危不乱 殳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涉世未深 包含弯的成语 包含瞠的词语有哪些 匕字旁的字 漝汩 月桂 包含请的成语 独竖一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