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日 其二

《九日 其二》

时间: 2025-05-10 10:20:16

诗句

自古谁无九日诗,诗成须道菊花枝。

直饶无菊何妨醉,野蓼村葵总是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0:16

原文展示:

自古谁无九日诗,
诗成须道菊花枝。
直饶无菊何妨醉,
野蓼村葵总是题。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谁没有写过九日的诗呢?
诗成时自然要提到菊花的枝头。
即使没有菊花又有什么关系呢?
野生的蓼草和村里的葵花也可以成为诗的题材。

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习惯在这一天登高赏菊。
  • 诗成:诗歌创作完成。
  • 菊花:象征长寿与高洁,重阳节的主要象征。
  • :野蓼和村葵都是常见的植物,具有乡土气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龚况,字仲明,号逸人,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生平经历较为平淡,主要生活在乡间,诗作多反映自然和乡村生活。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节日文化的理解。诗人在重阳节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诗歌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重阳节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提到“自古谁无九日诗”,引出重阳节的传统,暗示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习惯写诗,颇具历史感。接着提到“诗成须道菊花枝”,菊花在重阳节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象征着高洁和长寿。然而,诗人在这里并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表达了一种洒脱的态度:“直饶无菊何妨醉”,即使没有菊花,也可以酩酊畅饮,享受生活的乐趣。最后以“野蓼村葵总是题”收尾,强调了自然中的其他元素同样可以成为诗歌的灵感来源。这种开放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个性,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自古谁无九日诗:强调写九日诗是传统,人人皆然。
    • 诗成须道菊花枝:完成诗歌时自然要提到菊花,突出菊花的传统地位。
    • 直饶无菊何妨醉:即使没有菊花,也要尽情享受,反映出一种潇洒。
    • 野蓼村葵总是题:乡村的植物同样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包容。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九日诗”与“菊花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列举不同植物,形成一种丰富的意象。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倡导一种自由、开放的精神,强调自然与生活的美。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高洁、长寿,与重阳节的主题相结合。
  • 野蓼:代表自然的野趣,体现乡村的真实与纯朴。
  • 村葵:象征着人们的生活和劳动,富有乡土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2. “诗成须道菊花枝”中的“菊花”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洁与长寿
    • C. 快乐
  3. 诗中提到的“野蓼”和“村葵”主要代表什么?

    • A. 传统文化
    • B. 自然与乡土
    • C. 人际关系

答案:

  1. B. 重阳节
  2. B. 高洁与长寿
  3. B. 自然与乡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个性。
  • 李白的《庐山谣》:展现了对山水的赞美,情感奔放。

诗词对比:

  • 龚况《九日 其二》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涉及节日与自然,但龚况更偏向于对日常生活的享受,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凤求凰 闻莺有怀故园 龟山晚泊 田园乐 菩萨蛮(十一之九) 忆仙姿(九之九) 寒松叹(胜胜慢二首) 怀寄寇元弼王文举十首之八招元弼 寄题泉南陈氏步云亭 和陈传道秋日十咏之七秋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分契 足字旁的字 不…不… 花月之身 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黄字旁的字 莺巢燕垒 声色狗马 终焉之志 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浮的词语有哪些 货物 臣字旁的字 日照时数 连类引譬 味如鸡肋 歺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