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嗟伯夷

《嗟伯夷》

时间: 2025-05-03 21:20:13

诗句

穷隐处兮窟穴自藏。

与其随佞而得志兮。

不若从孤竹于首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0:13

原文展示:

穷隐处兮窟穴自藏。
与其随佞而得志兮。
不若从孤竹于首阳。

白话文翻译:

在穷困隐蔽的地方,我独自藏身。
与其依附于谄媚者而获得功名,
不如在首阳山的孤竹旁寻求清白。

注释:

  • 穷隐处:穷困隐蔽的地方,指的是非常偏僻或艰难的环境。
  • 窟穴:洞穴,隐蔽处所。
  • :谄媚、迎合的人。
  • 孤竹:指首阳山上的竹子,象征高洁、不屈的品格。
  • 首阳:古代传说中的一座山,传说有孤竹生长,象征高洁之志。

典故解析:

“伯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因不愿为纣王所用而隐居。诗中提到的“孤竹于首阳”便是指伯夷隐居的地方,体现了他不屈于权势的高洁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东方朔,西汉时期的文学家,著名的辞章家和谏议官,以其机智幽默和深刻的见解著称。东方朔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汉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对隐士伯夷的歌颂,表达了对清白高洁品格的向往及对谄媚者的鄙视。

诗歌鉴赏:

《嗟伯夷》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清白高洁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隐士的孤独与谄媚者的浮华。首句“穷隐处兮窟穴自藏”描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给人以艰苦的印象,然而这恰恰反映了隐士的真实与坚定。接下来的“与其随佞而得志兮”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尖锐揭示。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许多人选择依附于权贵与谄媚,而这种选择无疑是对人格的妥协。最后一句“不若从孤竹于首阳”则是诗人的价值观体现,强调在孤竹旁寻求的清白与高洁,这种选择虽孤独却高尚,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穷隐处兮窟穴自藏:诗人描绘了隐士的孤独与隐秘,表达对艰难生活的承受。
  2. 与其随佞而得志兮:批判那些追随谄媚者的人,强调这种追求的虚伪与不真实。
  3. 不若从孤竹于首阳:倡导在清高的环境中坚持自我,体现出隐士的高洁志向。

修辞手法:

  • 对比:隐士的孤独生活与追随谄媚者的浮华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人的价值观。
  • 象征:孤竹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表明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倡导高洁的品格与真实的自我,反对谄媚与虚伪,强调在艰难环境中坚守理想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穷隐:象征着困境中的坚守,体现了隐士的精神追求。
  • 窟穴:代表隐逸生活的艰难与孤独。
  • 孤竹:象征着不屈与高洁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穷隐处”指的是: A. 富裕的地方
    B. 隐蔽的地方
    C. 热闹的地方
    D. 光明的地方

  2. 诗中提到的“孤竹”象征的是: A. 贫穷
    B. 高洁
    C. 权力
    D. 谄媚

  3.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嫉妒
    B. 向往
    C. 失望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作品,同样描绘了隐士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静夜思》:李白的诗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归园田居》(陶渊明)与《嗟伯夷》在主题上都强调了对清净、高洁生活的向往。陶渊明通过归隐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而东方朔则通过伯夷的隐居体现了对高洁品格的推崇,二者虽形式不同,但思想内核相似。

参考资料:

  • 《汉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东方朔研究资料》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郎 虔州感遇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九 贺新郎 贺新郎 留春 贺新郎 登上方寺铁塔 贺新郎 当风 贺新郎 己丑牡丹盛时作。予园中牡丹皆从洛阳移来,至今十年,已满园春色矣,因为赋此解 贺新郎·月绽浮云里 贺新郎 题西湖官驿水阁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四十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蓄的成语 版盖 腑结尾的成语 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酌的词语有哪些 违顺 抱才而困 业字旁的字 荒唐不经 效命 臣字旁的字 漱流枕石 毋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三框儿的字 唰啦 甘言好辞 作恶多端 老而弥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