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风

《风》

时间: 2025-07-27 08:19:06

诗句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19:06

原文展示: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风的力量:它能使秋天的树叶纷纷落下,也能让春天的花朵绽放。风越过江河,掀起千尺高的浪涛,穿过竹林,吹得万根竹子倾斜。

注释:

字词注释:

  1. :解开、松开,这里指的是树叶的落下。
  2. :掉落,指秋天的树叶脱离树枝。
  3. 三秋:秋天的三个季节,指深秋时节。
  4. 能开:能够开放。
  5. 二月花:指春天二月开放的花,通常指梅花等早春花卉。
  6. 过江:横渡江河。
  7. 千尺浪:形容波涛汹涌,浪高达千尺。
  8. 入竹:风吹入竹林。
  9. 万竿斜:形容竹子在风中倾斜的状态。

典故解析:

  •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意象和表达方式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 694-762),字季长,号孟阳,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参与过文士活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象,尤其擅长写风的变化与景物的互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世,社会繁荣,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描写,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风》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既有温柔的一面,也有狂暴的一面。开篇的“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展现了风的生命力与季节交替的和谐美。它不仅能够促使秋天的枯叶落下,也能唤醒春天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循环。接下来的“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则描绘了风的另一面:它的力量足以掀起波涛汹涌的江水,甚至可以使竹林中的竹子在风中倾斜,体现了自然界的威严与力量。

诗中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风的多样性。李峤以简练的笔触,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图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风的世界之中,感受到风的温柔与力量的交织。这种意象的切换,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幻莫测,同时也引发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解落三秋叶:秋天的树叶因风的吹拂而纷纷坠落,表现了风的轻柔一面。
  • 能开二月花:春天的花朵在风的抚触下绽放,展现了生命的希望与生机。
  • 过江千尺浪:风在江面上掀起巨浪,体现了其强大的力量。
  • 入竹万竿斜:风吹入竹林,使得万根竹子倾斜,描绘了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对仗的形式,前后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将风的影响比作生物的成长与衰亡,赋予自然以生命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风为主题,表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循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深刻的体悟与感受,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叶:象征生命的衰败和季节的变迁。
  2. 二月花:象征新的生机与希望。
  3. 千尺浪:象征自然的力量和不可抗拒的威严。
  4. 万竿竹: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韧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解落三秋叶”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春天的花朵
    B. 秋天的落叶
    C. 夏天的阳光

  2. 诗中的“千尺浪”指的是什么现象? A. 风的温柔
    B. 江水的波涛汹涌
    C. 竹子的倾斜

  3.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种自然现象? A. 雨
    B. 风
    C. 雪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展现出一种柔和的美感;而《风》则更侧重于自然力量的表现,通过对比展示风的温柔与狂暴,体现出一种更为动态的自然景象。两者在主题上有交集,但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峤诗文集》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相关查询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送杜审言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灵隐寺 渡汉江 口占酬翁处静 吴波亭二首 题舒蓼瞻啸圃独吟图二首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 其一 十一二用喜雪韵四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顶天踵地 毗翼 河溓海晏 毛字旁的字 禽畜 反省 米字旁的字 枭心鹤貌 罕言寡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月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悠远 川字旁的字 包含龄的词语有哪些 蛇口蜂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